本文轉自:中工網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國 通訊員李星垚 蔣凌峯

70年前,成渝鐵路在築路先鋒們以讓高山低頭、令江水讓路的英雄氣概中正式通車;70年後,這樣的英雄氣概仍然充斥着這條飽經風霜的線路。

搗固後幾何尺寸複覈 徐威 攝

來自重慶工務段的線搗、線磨、岔搗、岔磨、道岔專業修、道岔小機打磨、軌距精改、線路測量等11支施工作業隊伍,爲成渝線築起一道又一道的安全屏障。

準備充分所以組織有力

夏夜裏的晚風吹來了陣陣熱浪。40餘人組成的龐大施工隊伍在黑夜中整齊列隊,到達作業地點後,便又分散開來,追隨着大機搗固作業車的路徑在線路上緩慢前行。

據悉,此次成渝線集中修施工,按照年度施工輪廓計劃安排,從7月5日開始,至9月5日結束,總計54個天窗。其涉及到線搗、岔搗,打磨、道岔專業修、軌距精改等多項施工項目。段管內成渝線線路鋼軌病害突出,焊縫不平順,鋼軌廓形差,道牀板結冒泥,岔區鋼件疲勞,“老線”性質特點十分鮮明。

爲確保本次集中修工作順利開展並達到預期目標。重慶工務段科學組織、統籌安排,抽調了經驗豐富、業務過硬的副主任、技術員作爲施工負責人和業務指導,組織了各道岔維修班組的“道岔精英”們積極參與到此次集中修的道岔專業修中去,明確了線路科、安全科和領導幹部對每次施工現場進行全程盯控的人員。

“此次集中修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面臨着高溫、防洪的多重考驗,是一次巨大的挑戰。但是通過前期的現場調查,多次與相關單位對接情況,編制了詳細可行的實施方案,這種常備不懈的狀態是完成這次挑戰的前提。”線路科副科長徐彥福說。

線路檢查 楊勳 攝

迎難而上憑藉一種精神

針對重點施工項目多、配合任務重、施工路列加開頻繁、集中修區段作業面窄、基牀病害突出的現狀,段集中修以“強基礎、抓關鍵、補短板”的總體思路開展,堅持“統一思想,統一組織,統一標準,固定人員,固定時間”的思想不動搖。以集全段之力着力解決成渝線路基牀翻漿病害、道岔道牀板結等薄弱設備病害爲首要目標。但即使在如此周全的計劃和安排下,還是會有許多突發狀況發生。

重慶西線路車間副主任王雪雨所負責的線路大機搗固組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在陶銅Ⅰ線、陶銅Ⅱ線作業時發現,現場的十米標設置有一定的偏差。大機搗固前需要的測量數據要求是十分精準的,有一毫米的誤差就可能引起後續的作業質量不合格。不能根據現場的十米標作爲依據,那應該怎麼辦呢?通過提前準備,在作業前一天安排專業人員通過軌檢儀“推”一遍線路,對線路設備的數據進行反覆的複覈、校正,確保後續施工進度。“相當於增加了一道‘作業工序’,但人員和時間都是固定的,大家齊心協力,咬咬牙便撐過去了。”負責軌檢儀檢查的青工李有錢是個入路3年的小夥子,他撓了撓腦袋,笑着說道。

無獨有偶,在成渝線黃磏站至銅罐驛站的區間內,也有着同樣的情況。這個區段小半徑曲線多,鋼軌肥邊嚴重,軌檢儀無法正常操作使用。重慶南線路巡養工區工長劉玉林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工長,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卻沒有擔心:“以前我們都是利用絃線來進行數據回檢,雖說比起現在的智能化時代稍顯原始,但方法卻是可靠又靈活的。”通過三人一組拉絃線的方法進行重點區段的數據回檢,讓施工質量得到有力保障。

集中力量提升設備質量

“線路開通,全體人員立即下道!”8月9日,隨着岔搗任務的全面結束,此次集中修的整體進度也已快過半。連日的高溫天氣,連續的夜間作業,高強度的作業內容,卻沒有人有一絲鬆懈和退縮,成渝線上這一支支與高溫天氣戰、與線路病害戰、與重重困難戰的隊伍從未停下腳步。

“線路大機搗固作業以來,最自豪的事就是降低線路TQI值了。”談起收穫,王雪雨的聲音裏透露出些許的興奮。在陶銅Ⅱ線里程2加800米至里程4加700的作業後,TQI峯值爲4.06,比起作業前居高不下10以上的TQI值,4.06的數據是值得記在心中的。“在這段時間集中修後,全線TQI值保持在6以下,設備質量得到了提升,線路‘老病害’、‘老隱患’也有了明顯改善,爲後續的集中修工作開展振奮了人心。”王雪雨說。

而道岔的TQI也隨着專業修隊伍的跟進作業,得到了明顯改善。“我們嚴格按照作業計劃,進行幾何尺寸調整、精改,讓軌距保持在加減1毫米的標準。”徐威介紹到。作爲新任班長剛剛2個月的他,此次支援任務讓他收穫頗多。他說:“看到成渝線這邊的橫向螺栓處全部採用防松螺母來固定,帶給我很多思考,我是來學習新東西、新事物的,再把這些先進優良的技術、創新帶回車間、帶回川黔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