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岳林炜]昨天是日本战败并宣布无条件投降77周年的日子,也是中日关系和日韩关系中的一个特殊日子。8月1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岸田内阁个别成员和一些国会议员前往靖国神社参拜。中方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同一天,日本领导人发表的讲话与之前大同小异,虽然口头上表示“牢记历史教训”,但对日本在二战中的加害责任、给各国造成的伤害闭口不提。日本许多主流报纸15日发表的社论都未能坦诚面对日本自身的侵略历史,反而将自己摆在历史和道义的制高点上,借回顾历史之机,硬扯俄乌冲突和台海局势指责中俄,进一步渲染“中俄威胁”,制造对立,倒打一耙、混淆视听。

日本多名阁僚拜鬼,中韩批评

15日上午,日本政府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和复兴大臣秋叶贤也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政府内阁成员连续3年在8月15日当天拜鬼。此前的13日,新任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前往拜鬼。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日本政坛极右翼代表,高市早苗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还在台海问题上发表妄言。

15日,一些日本民众在东京举行反战游行。 (央视新闻)

15日下午,一些日本民众在东京举行示威游行活动。示威者高呼口号,反对战争,反对修改宪法,并称“靖国神社是战争的神社”,呼吁取消靖国神社。游行过程中,示威活动几度遭到右翼分子的干扰。数百名警察对示威游行活动进行了全程警戒。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5日在记者会上表示,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日本政要涉靖国神社消极动向再次反映出日方对待历史问题的错误态度,中方已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表达严正立场。

汪文斌表示,一段时间以来,日本一些政治人物频频以各种方式歪曲美化侵略历史,公然违背明确规定把台湾归还中国的《开罗宣言》等重要法律文件。这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衅,一切爱好和平、主张正义的人们不会答应。开历史倒车者,必将再次走入歧途。日本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找到自身正确位置。中方敦促日方认真汲取历史教训,彻底同军国主义切割,避免进一步失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言人15日表示,靖国神社宣扬二战错误史观。日方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出现消极动向,事关国际公理和历史正义,涉及亚洲受害国人民的尊严和感情。中方对这一错误行径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外交部15日以发言人名义发表评论,对日本高官在韩国光复节、日本投降日之际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行为深表遗憾,敦促日方正视历史,虚心省察过错,用实际行动展现反省诚意。

岸田讲话几乎照抄前任

15日,由日本政府主办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在东京的日本武道馆举行。据NHK报道,日本德仁天皇和皇后出席追悼仪式。德仁天皇在追悼仪式上表示,“在回顾过去、深刻反省的基础上,殷切希望战争的惨祸不再重演”。

同日,岸田文雄就任后首次在该追悼仪式上发表致辞,称“我们所享受的和平与繁荣是建立在各位阵亡者宝贵生命和苦难历史之上的”,还称“战后,我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国家的发展道路,深刻牢记历史教训,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繁荣。今后也将坚决贯彻这一誓言,决不让战争的惨祸重演”。

共同社分析称,岸田的致辞沿袭了安倍和菅义伟政权的内容,没有提及对亚洲各国的加害和反省。结构和措辞也与近些年的致辞几乎没有变化,几乎复制以前内容,看不出“岸田特色”。

评论总结称,在历次首相“8·15”致辞中,首次提及亚洲各国遇害者的是1993年的细川护熙。此后历任首相均在致辞提及日本的加害责任。但从第二次安倍政权上台后,即2013年的“8·15”致辞开始,上述内容再没有被提及。

日媒鼓吹为“最坏情况”做准备

时光荏苒,77年后,亲身经历过二战的日本人持续减少。日本雅虎新闻网15日报道称,根据总务省统计,截至2021年10月,战后出生的日本人口超过1.08亿,占总人口的86.2%。“随着战争经历者的记忆逐渐淡去,如何将战争悲剧代代相传成为一个问题。”

日本媒体显然并未在这方面起到正面作用。《读卖新闻》15日的社论以当前的俄乌冲突为由,将现在的俄罗斯与当年的日本相提并论,并渲染台海危机,称日本周边的安全环境已空前严峻,鼓动日本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日本经济新闻》的社论称,“战后”时代没有结束,也不能就此结束。文章扯上当前的俄乌冲突和台海局势称,当前的局势已经动摇了日本和平宪法的前提。“77年来,日本远离战争,一直限制防卫费用,如今不得不从根本上加强防卫力量”。

《每日新闻》的社论称,国家往往会以一个激励人的“故事”绑架民众。当国家高举大义之旗诉诸武力时,民众就会成为牺牲品。日本曾在太平洋战争中提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实则是满足自身私利。文章批评现在的日本政府置战争受害者的要求于不顾,提出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并要求美国加强核保护伞。“审查防御能力以应对安全环境变化是必要的。然而,盲目地建设国防装备也有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和引发冲突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