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斑馬消費

就像約好了似的。14日晚間,海底撈呷哺呷哺雙雙發佈中期業績預警公告,“火鍋雙雄”變成了一對“難兄難弟”。

2021年,它們虧損的閘門打開,便一發不可收拾。關店止損、臨陣換將,成爲了統一動作。效果如何,尚待時間的檢驗。

鉅虧

反覆無常的疫情,持續衝擊線下實體商業,餐飲行業受損尤甚。排隊王海底撈也不堪其苦,呷哺呷哺自不必說。

根據公告,今年前6個月,海底撈(06862.HK)預計收入不低於167億元,比上年同期的201億元,減少17.0%左右;淨利潤預計虧損2.25億元-2.97億元,上年同期爲盈利0.97億元。

公司分析認爲,本期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執行“啄木鳥計劃”部分門店關停,以及受疫情影響,而發生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2.55億元-3.27億元。據此推算,剔除以上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海底撈主營業務本身有微利。

在盈利預警公告中,海底撈還不忘向外界釋放利好:隨着疫情的緩和,6月以來,公司餐廳經營月度環比已明顯好轉。

再來看呷哺呷哺(00520.HK),規模遠不及海底撈,虧損卻並不比海底撈少。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收入約爲21.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約29%;淨利潤與去年同期的-0.47億元相比,虧損大幅增加,預計在-2.7億元至-2.9億元。

公司將經營的惡化,主要歸咎於受疫情影響,導致大部分地區的餐廳無法充分營業。公司在營城市116個,受影響的有92個,佔比79%。其中,又以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一線城市受影響的程度尤爲嚴重。

對此,呷哺呷哺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利用自身品牌優勢,與餐廳出租方進行溝通,以尋求減租或免租。

即便在這種情況下,呷哺呷哺仍不忘繼續擴張。1-6月,新開餐廳21家,全年預計將新開100家餐廳。

過去,呷哺呷哺的重心在北方,導致運營佈局失衡。公司計劃執行“東進南擴”策略,未來3年,華東、華南將是重點擴張區域。

雖然,“火鍋雙雄”的業績表現都不盡如人意,但受益於昨日港股餐飲、旅遊等消費股整體表現活躍,海底撈早盤一度大漲近10%,股價創下1個多月以來的新高,最終以17.300港元/股收盤,漲7.99%,市值964.3億港元。

同一天,呷哺呷哺的市場表現則相對溫吞,全天成交僅1116萬港元,以3.170港元/股收盤,微漲0.32%,市值34.43億港元。

關店

火鍋是中餐最易標準化複製的品類。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海底撈和呷哺呷哺,藉助品牌和資本優勢,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開店競賽。

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給餐飲行業帶來致命的打擊。

海底撈和呷哺呷哺,不約而同地反思自身的擴張策略,並在2021年大動手術。

張勇好賭,他判斷疫情會很快過去。即便在全民居家抗疫的2020年,在他的帶領下,海底撈仍舊逆勢擴張,全年新開門店544家,全球餐廳數量增至1298家。

隨着門店的加密以及疫情對堂食的影響,當年,海底撈整體翻檯率降至3.5次/天。要知道,2018年,海底撈的這一指標高達5.2次/天,要想喫一頓它家的火鍋,需要長時間等位。

核心指標的大幅下降,仍沒有引起海底撈的警覺。2021年上半年,公司繼續新開門店近300家,門店總數接近1600家,翻檯率則降至3.0次/天,三線城市甚至已跌破3。

海底撈的自我療愈,是從掌舵人張勇的認錯開始的。他承認,自己對情況的估計過於樂觀,對趨勢判斷失誤,“擴張計劃盲目自信了”。

2021年11月初,海底撈給自己下了一劑猛藥:推行“啄木鳥計劃”,在兩個月時間內,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的門店。受此影響,公司全年鉅虧41.63億元。直到今年,關店仍在持續。

在困境中,呷哺呷哺同樣認識到,過去的擴張存在以餐廳數量爲重心的問題,導致許多門店開在不當地點,未實現盈利,不符合品牌“高性價比”發展模式。2021年,公司削減229家虧損餐廳,同期,新開95家餐廳,期末門店總數1024家(841家呷哺呷哺、183家湊湊)。這一年,呷哺呷哺錄得有業績記錄以來的首虧,虧損2.93億元。

換將

2021年,對呷哺呷哺來說,無疑是傷筋動骨的一年。特別是人事上的重大變動,讓公司深陷爭議。

當年4月,餐飲行業金牌經理人、湊湊火鍋CEO張振緯離職,讓湊湊的發展、呷哺呷哺的第二增長極變得撲朔迷離。

很快,有消息傳出,張振緯已拿到紅杉資本1.5億元天使投資,將在餐飲行業自行創業。當年底,他一手打造的“謝謝鍋”橫空出世,火鍋界又多出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

正當外界對張振緯的離開表示惋惜之時,呷哺呷哺再度出手,罷免更換公司董事兼行政總裁趙怡,資本市場一片譁然。公司創始人賀光啓董事會主席、CEO一肩挑。

解除及罷免趙怡相關職務的理由是,集團若干子品牌表現未達董事會預期,其管理方式和理念與其他董事會成員存在重大差異,其繼續參與公司管理,不符合公司及股東的最佳利益。隨即,趙怡通過一封公開信予以反擊,稱是因爲在公司治理上存在不同意見,觸碰了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會主席賀光啓的利益,導致雙方交惡。

入職呷哺呷哺之前,趙怡曾在百事、聯合利華、索尼愛立信以及麥當勞等跨國企業,有過20年的會計、企業融資以及業務管理經驗。2012年11月,賀光啓力邀她出任呷哺呷哺首席財務官,是公司上市路上的重要功臣之一。

最終,雙方鬧成這個樣子,太不體面。

相較之下,海底撈的人事變動則是一氣呵成。

2021年8月,公司創始股東施永宏、舒萍(張勇之妻)雙雙卸任董事職務,一批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獲委任爲新的執行董事。

今年3月,張勇卸任公司CEO職務,將權杖交予43歲的“最牛服務員”楊利娟,並委任36歲的李瑜和38歲的王金平,分別擔任中國大陸地區首席運營官、港澳臺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成爲楊利娟的左膀右臂。

賀光啓的集權和張勇的分權,暫無法判斷孰優孰劣,最終結果會說明一切。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