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印度總理莫迪8月15日在獨立日講話中表示,印度的目標是在25年內成爲發達國家,印度將制定政策支持國內能源、國防和電子技術的發展。

今年是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75週年,25年後是印度獨立100週年。目前,印度雖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經濟總量達到了3萬億美元,但人均GDP僅約2200美元,2020年時還低於孟加拉國。在世界銀行的歸類中,印度仍是中低收入經濟體,即人均國民總收入在1086美元至4255美元之間的國家。

經濟基礎尚不雄厚,莫迪憑什麼立下了25年成爲發達國家的目標,印度又能否做得到?

莫迪的信心從何而來

隨着印度近年來經濟增長,預測印度未來的經濟發展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一些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也的確持比較樂觀的態度。

以中國爲參照,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印度的經濟增長曲線。

莫迪2014年上臺。2015年以來的7年,中國和印度的經濟總量之比分別爲5.257、4.893、4.463、5.142、4.794、5.612、5.814。中國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始終保持5倍於印度的經濟規模,而印度基本保持與中國同步。

國際能源署估計,根據印度當前的政策情境和匯率水平,到2040年,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增至8.6萬億美元。一些機構認爲,到2047年,印度經濟規模可能達到12萬億—15萬億美元,與中國現在的水平相當。

此外,一些經濟以外的因素可能也鼓勵了莫迪。

一是在大國競爭態勢下印度獲得了新的地緣戰略優勢。印度是印太戰略的重要一環,由此獲得了不少國際資本支持。

二是印度人口結構較爲理想。其人口平均年齡不到29歲,比中國、美國低10歲左右,可挖掘的人口紅利較多。

三是莫迪推行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印度的行政效率。莫迪的印人黨政府上臺以來,印度公路網建設速度遠超國大黨統治時期即是證明。

不過,儘管印度經濟確實仍有較大發展潛力,但發達國家不是隻有經濟規模這一個標準。莫迪想通過國內能源、國防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實現彎道超車,難度極大。

印度彎道超車的路徑還沒有打通

首先,印度很難實現能源獨立。

印度油氣資源貧乏,本土已探明可開採的油氣資源不過6億噸,約相當於中國一年的原油進口量。印度現在人均能源消費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一的人用不上電。隨着經濟規模增長,能源安全挑戰會進一步加劇。

當然,理論上,印度可以通過發展可再生能源擺脫當前的能源困境,但僅是資金一項就難以解決。渣打銀行估計,印度將需要12.4萬億美元的額外資金來實現其未來的排放目標,其中55%的資本支出須用於環保——這比印度現在的經濟總量還高一倍。

其次,國防自主是印度孜孜以求的目標,莫迪政府日前也出臺了100億美元推進武器國產化的計劃,但國防自主背後涉及從工業體系到軍隊制度等一系列深度改革。而6月份,印度因爲一項將士兵服役縮短爲4年的改革計劃,就引發了抗議活動,迫使政府修改了計劃。原因是年輕人希望在軍隊長期服役賺錢。

至於印度的電子技術,如果印度繼續對小米等有競爭力的國外產品採取扣押資產等小動作,而不是鼓勵競爭,恐怕也難有發展。

還有多重難以克服的障礙

印度要想成爲發達國家,不是隻有經濟增長的挑戰,還有更深層面的障礙是難以克服的。

比如印度教民族主義事實上強化了種姓制度。雖然莫迪每逢大選都聲稱自己也是低種姓,但事實上印度從中央到地方的選舉,經常把數以百萬計的低種姓選民排除在外。

此外,印度近年來時常發生“反穆”事件,佔印度總人口13%的穆斯林享受不到平等的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利。社會體系如此不健康,經濟指標成爲發達國家又能如何?

再如,印度難以解決土地問題,導致土地要素集中不起來,延遲了印度的工業化進程。莫迪曾推出不經農戶同意強行徵收土地用於工業化的政策,遭到地方和農民強烈反彈,最終沒有成功。

又如,印度至今爲止仍是新興經濟體中文盲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全國有2.8億人不識字。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在不識字的青年女性中,印度人佔據最大比例——這背後實際反映了印度男女地位的嚴重不平等。美國《國家利益》曾刊文指出,文盲率高是莫迪無法實現“印度製造取代中國製造”的重要因素。

實際上,印度至今沒有一種全國通用語言,印度所謂的“英語優勢”只體現在少數的印度籍或印度裔精英身上。

據估計,印度今年GDP增速有希望達到7.4%。但是,經濟增長不意味着歷史積弊、社會問題等會自動消除。存在種姓制度殘餘、高文盲率、性別不平等的印度,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