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陈墨 张燕北

近两年的热门产品“固收+”基金,迎来新的监管要求。

中国基金报记者独家获悉,日前监管层对部分基金公司进行窗口指导,明确了“固收+”基金的宣传口径——即基金组合权益投资比例上限超过30%的基金不能以“固收+”名义宣传。

从多位受访人士处了解到,此次明确“固收+”类基金的投资范围以及宣传口径,或在于让“固收+”基金回归原本的风险收益特征,更突出其稳健性,提高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度。

“固收+”基金宣传迎来新口径

许多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固收+”基金,日前又有新动态。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监管层收紧对该类产品的宣传口径,对其权益投资比例提出要求。

具体而言,经多位公募人士证实,日前部分基金公司接到窗口指导,对于基金合同定义的投资组合中权益资产占比上限超过30%的产品,不能在宣传时将其称作“固收+”基金,也不能按照“固收+”基金的特征对其进行推广。

“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今年以来针对‘固收+’产品宣传收紧的传闻一直都有,而目前是进一步明确,将‘固收+’产品的权益投资范围30%以内。”据一位市场人士预计,基金公司对于“固收+”产品很多宣传材料可能需要紧急修改。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确实近期有这个窗口指导意见,“目前这类产品比较杂,因此对‘固收+’产品进一步明确,暂时规定是合同约定股票投资比例在10~30%的产品才称之为 ‘固收+’基金,并以‘固收+’产品作为宣传。股票投资比例在0~10%之间的产品也不能称为“固收+”基金。”

“据我了解,目前有消息称申报新产品需要写承诺函,要求权益仓位在30%以上不能以‘固收+’产品作为宣传,这也意味着固收+产品权益仓位上限为30%。同时,新上报偏债混合类产品是按照10%~30%的股票仓位比例申请。”另一位人士表示。

不过,也有人士表示暂时没有收到这一要求。该人士表示,关于明确偏股混合、偏债混合、平衡混合定义的传闻一直都有。“今年以来偏债混合型基金获批非常慢,或许正在探讨审批规则,今年整体也不鼓励‘固收+’这一叫法,这可能是目前的大背景。”

对于此次收紧“固收+”基金宣传口径的窗口指导,华南一位基金公司副总表示,近期他与银行方面交流时了解到,关于“固收+”基金的一线客户投诉非常多。去年银行渠道的“固收+”基金代销非常火爆,并且常以“理财替代”作为宣传点。因此这类产品吸引了许多过去银行理财的客户,这些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较低。伴随着市场震荡和“固收+”出现亏损,这批客户不满情绪持续积聚,发起了投诉。

他进一步表示,一开始鼓励“固收+”基金大发展,因为这类产品可以承接净值化转型下急于寻求替代的银行理财庞大客户群;另一方面,将一定比例的资产用于权益投资,也有助于增加权益投资比重,鼓励长期机构投资者入市。但“固收+”基金在宣传推介和发行运作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引发监管的注意和约束。

而另一位基金人士也表示,今年“固收+”产品审批速度一直很慢,甚至有传言一度暂停审批,“个人猜测和‘固收+’产品今年净值波动较大有关,目前对‘固收+’产品宣传进行限制,是对投资者的一种保护,这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更为明确。对仓位进行限制能降低净值波动,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持有体验。”

进一步规范“固收+”风险收益特征

当前市场上常见的“固收+”产品包括: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灵活配置偏债策略基金等基金。由于二级债基和偏债混合基金可以综合、全面地运用各类资产配置工具,成为“固收+”的主要产品形式,也是基金公司宣传中最常见的两类固收+基金类型。

据了解,两者最新规模合计占到“固收+”总规模的9成以上。

实际上,目前用“固收+”大概念之下囊括的基金产品差异很大。以偏债混合类基金为例,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偏债混合类产品的风险等级基本都为R3-中风险,但是投资股票仓位限制最高有“20-65%”,也有较低的如“0~20%”,其中投资范围最多的是“0~30%”,占比超过50%。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固收+”基金的范围太宽泛 ,投资者难以进行清晰的识别。在基金公司及渠道的宣传中,“固收+”基金常用的话术是稳健低波、进可攻退可守,然而实际上其权益投资上限比例差距非常大。

“以灵活配置偏债策略基金为例,其权益投资比例一般为0至10%或者40%,而且这些都是非合同约定,基金经理在投资实践中拥有很大的仓位调整空间。在他看来,最高4:6甚至5:5的组合股债配比实在难以称之为低波动投资产品。”他说道,今年以来尚未有灵活配置型基金发行,或是由于其仓位配置过于灵活,产品风险收益及定位模糊,客户识别难度大。

此外,还有人士表示,前两年因结构性行情明显,一度一些“含权”比例高的“固收+”产品创造了不弱于偏股混合基金的业绩,因此不少基金公司积极布局这类品种。但是,遭遇了今年市场震荡,产品净值波动非常大,尤其是一季度产品回撤很大。目前进一步约束和监管,更有利“固收+”产品发展。

华南一位公募人士介绍道,用“固收+”产品诞生的初衷来看,是承接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P2P退出历史舞台,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追求稳健型投资产品需求。所谓“固收+”,其中固收是指以债券为底仓的固定收益部分,“+”是指可转债、股票打新、定增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权益部分。“针对稳健性投资者,最高30%股票仓位是较为合理的,这样进一步明确这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风格更偏稳健,那种权益仓位在40%、50%甚至以上的产品,在震荡市场下波动会较大,未必和稳健性投资者相匹配。”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监管部门加强对固收+基金宣传口径的约束,或是为了限制“固收+”基金权益仓位,从而降低其净值波动,给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持有体验。于此同时,也更规范“固收+”的宣传口径,真正践行投资者适当性。

“固收+”产品近两年火爆发行

年内规模缩水

过去两年,尤其是2021年,“固收+”基金迎来大爆发,一时间成为业内外热词。

“固收+”基金发行取得亮眼成绩。2021年的“固收+”爆款基金比往年增多,全年已诞生了6只百亿级的“固收+”产品,此外,有20只发行规模超50亿。

wind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固收+”基金规模超过1.84万亿元,较2020年底的8664亿元猛增112.5%,而2018年底“固收+”产品规模仅1986亿元。持有人户数方面,“固收+”总持有人户数2577.79万户,较2018年6月大幅增长3.83倍。

不过,因为权益市场震荡不休,今年“固收+”产品表现一般。Wind统计显示,截至目前,除一级债基外,其他类型“固收+”基金中均有约 60%以上的产品在今年以来的收益仍为负。

与此同时,“固收+”基金也出现规模缩水,并在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净赎回。不过,整体缩水比例并不高,仍保持较高规模水平。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全市场“固收+”基金(统计偏债混合和二级债基)数量1132只,比去年末新增157只;总管理规模1.77万亿元,比去年末减少了703亿元,规模略少3.82%。

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2019年以来,“固收+”产品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源于投资者的稳健理财需求。而且“固收+”产品本身,也主打稳中求进的定位,代表相对较低的回撤和较稳健的收益。今年因为基础市场震荡,“固收+”整体业绩一般,因此带动规模小幅下滑。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明确“固收+”类基金的投资范围以及宣传口径,或在于让“固收+”基金回归原本的风险收益特征,更突出其稳健性,提高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度,更有利于“固收+”产品的发展。

“其实今年来看,稳健收益、严控回撤、注重投资者体验等的‘固收+’基金规模实现了逆市猛增。”据一位市场人士表示,在房住不炒、资管新规等大背景下,投资者布局“固收+”类产品的需求仍非常旺盛,只要扎扎实实做好业绩,“固收+”产品仍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