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陳墨 張燕北

近兩年的熱門產品“固收+”基金,迎來新的監管要求。

中國基金報記者獨家獲悉,日前監管層對部分基金公司進行窗口指導,明確了“固收+”基金的宣傳口徑——即基金組合權益投資比例上限超過30%的基金不能以“固收+”名義宣傳。

從多位受訪人士處瞭解到,此次明確“固收+”類基金的投資範圍以及宣傳口徑,或在於讓“固收+”基金迴歸原本的風險收益特徵,更突出其穩健性,提高投資者適當性匹配度。

“固收+”基金宣傳迎來新口徑

許多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固收+”基金,日前又有新動態。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監管層收緊對該類產品的宣傳口徑,對其權益投資比例提出要求。

具體而言,經多位公募人士證實,日前部分基金公司接到窗口指導,對於基金合同定義的投資組合中權益資產佔比上限超過30%的產品,不能在宣傳時將其稱作“固收+”基金,也不能按照“固收+”基金的特徵對其進行推廣。

“我們也聽到了這樣的消息,今年以來針對‘固收+’產品宣傳收緊的傳聞一直都有,而目前是進一步明確,將‘固收+’產品的權益投資範圍30%以內。”據一位市場人士預計,基金公司對於“固收+”產品很多宣傳材料可能需要緊急修改。

另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確實近期有這個窗口指導意見,“目前這類產品比較雜,因此對‘固收+’產品進一步明確,暫時規定是合同約定股票投資比例在10~30%的產品才稱之爲 ‘固收+’基金,並以‘固收+’產品作爲宣傳。股票投資比例在0~10%之間的產品也不能稱爲“固收+”基金。”

“據我瞭解,目前有消息稱申報新產品需要寫承諾函,要求權益倉位在30%以上不能以‘固收+’產品作爲宣傳,這也意味着固收+產品權益倉位上限爲30%。同時,新上報偏債混合類產品是按照10%~30%的股票倉位比例申請。”另一位人士表示。

不過,也有人士表示暫時沒有收到這一要求。該人士表示,關於明確偏股混合、偏債混合、平衡混合定義的傳聞一直都有。“今年以來偏債混合型基金獲批非常慢,或許正在探討審批規則,今年整體也不鼓勵‘固收+’這一叫法,這可能是目前的大背景。”

對於此次收緊“固收+”基金宣傳口徑的窗口指導,華南一位基金公司副總表示,近期他與銀行方面交流時瞭解到,關於“固收+”基金的一線客戶投訴非常多。去年銀行渠道的“固收+”基金代銷非常火爆,並且常以“理財替代”作爲宣傳點。因此這類產品吸引了許多過去銀行理財的客戶,這些投資者風險偏好普遍較低。伴隨着市場震盪和“固收+”出現虧損,這批客戶不滿情緒持續積聚,發起了投訴。

他進一步表示,一開始鼓勵“固收+”基金大發展,因爲這類產品可以承接淨值化轉型下急於尋求替代的銀行理財龐大客戶羣;另一方面,將一定比例的資產用於權益投資,也有助於增加權益投資比重,鼓勵長期機構投資者入市。但“固收+”基金在宣傳推介和發行運作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引發監管的注意和約束。

而另一位基金人士也表示,今年“固收+”產品審批速度一直很慢,甚至有傳言一度暫停審批,“個人猜測和‘固收+’產品今年淨值波動較大有關,目前對‘固收+’產品宣傳進行限制,是對投資者的一種保護,這類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更爲明確。對倉位進行限制能降低淨值波動,給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持有體驗。”

進一步規範“固收+”風險收益特徵

當前市場上常見的“固收+”產品包括:二級債基、偏債混合型、靈活配置偏債策略基金等基金。由於二級債基和偏債混合基金可以綜合、全面地運用各類資產配置工具,成爲“固收+”的主要產品形式,也是基金公司宣傳中最常見的兩類固收+基金類型。

據瞭解,兩者最新規模合計佔到“固收+”總規模的9成以上。

實際上,目前用“固收+”大概念之下囊括的基金產品差異很大。以偏債混合類基金爲例,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偏債混合類產品的風險等級基本都爲R3-中風險,但是投資股票倉位限制最高有“20-65%”,也有較低的如“0~20%”,其中投資範圍最多的是“0~30%”,佔比超過50%。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固收+”基金的範圍太寬泛 ,投資者難以進行清晰的識別。在基金公司及渠道的宣傳中,“固收+”基金常用的話術是穩健低波、進可攻退可守,然而實際上其權益投資上限比例差距非常大。

“以靈活配置偏債策略基金爲例,其權益投資比例一般爲0至10%或者40%,而且這些都是非合同約定,基金經理在投資實踐中擁有很大的倉位調整空間。在他看來,最高4:6甚至5:5的組合股債配比實在難以稱之爲低波動投資產品。”他說道,今年以來尚未有靈活配置型基金髮行,或是由於其倉位配置過於靈活,產品風險收益及定位模糊,客戶識別難度大。

此外,還有人士表示,前兩年因結構性行情明顯,一度一些“含權”比例高的“固收+”產品創造了不弱於偏股混合基金的業績,因此不少基金公司積極佈局這類品種。但是,遭遇了今年市場震盪,產品淨值波動非常大,尤其是一季度產品回撤很大。目前進一步約束和監管,更有利“固收+”產品發展。

華南一位公募人士介紹道,用“固收+”產品誕生的初衷來看,是承接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P2P退出歷史舞臺,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追求穩健型投資產品需求。所謂“固收+”,其中固收是指以債券爲底倉的固定收益部分,“+”是指可轉債、股票打新、定增等高風險高收益的權益部分。“針對穩健性投資者,最高30%股票倉位是較爲合理的,這樣進一步明確這類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風格更偏穩健,那種權益倉位在40%、50%甚至以上的產品,在震盪市場下波動會較大,未必和穩健性投資者相匹配。”

對此,業內普遍認爲,監管部門加強對固收+基金宣傳口徑的約束,或是爲了限制“固收+”基金權益倉位,從而降低其淨值波動,給投資者提供更好的持有體驗。於此同時,也更規範“固收+”的宣傳口徑,真正踐行投資者適當性。

“固收+”產品近兩年火爆發行

年內規模縮水

過去兩年,尤其是2021年,“固收+”基金迎來大爆發,一時間成爲業內外熱詞。

“固收+”基金髮行取得亮眼成績。2021年的“固收+”爆款基金比往年增多,全年已誕生了6只百億級的“固收+”產品,此外,有20只發行規模超50億。

wind數據顯示,截止至2021年12月31日,“固收+”基金規模超過1.84萬億元,較2020年底的8664億元猛增112.5%,而2018年底“固收+”產品規模僅1986億元。持有人戶數方面,“固收+”總持有人戶數2577.79萬戶,較2018年6月大幅增長3.83倍。

不過,因爲權益市場震盪不休,今年“固收+”產品表現一般。Wind統計顯示,截至目前,除一級債基外,其他類型“固收+”基金中均有約 60%以上的產品在今年以來的收益仍爲負。

與此同時,“固收+”基金也出現規模縮水,並在2019年以來首次出現淨贖回。不過,整體縮水比例並不高,仍保持較高規模水平。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全市場“固收+”基金(統計偏債混合和二級債基)數量1132只,比去年末新增157只;總管理規模1.77萬億元,比去年末減少了703億元,規模略少3.82%。

深圳一位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表示,2019年以來,“固收+”產品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源於投資者的穩健理財需求。而且“固收+”產品本身,也主打穩中求進的定位,代表相對較低的回撤和較穩健的收益。今年因爲基礎市場震盪,“固收+”整體業績一般,因此帶動規模小幅下滑。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明確“固收+”類基金的投資範圍以及宣傳口徑,或在於讓“固收+”基金迴歸原本的風險收益特徵,更突出其穩健性,提高投資者適當性匹配度,更有利於“固收+”產品的發展。

“其實今年來看,穩健收益、嚴控回撤、注重投資者體驗等的‘固收+’基金規模實現了逆市猛增。”據一位市場人士表示,在房住不炒、資管新規等大背景下,投資者佈局“固收+”類產品的需求仍非常旺盛,只要紮紮實實做好業績,“固收+”產品仍大有可爲。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