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田進 7月份宏觀數據陸續公佈,與今年罕見的高溫相比,宏觀數據有點降溫。

在5、6月經濟的復甦中,市場普遍做出了樂觀的推斷,認爲經歷過3、4月的經濟增長滯緩後,“V”型反彈已經開啓。相關部門也做出了積極的預測——在6月份部分宏觀數據披露後,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司長袁達在7月14日的上半年經濟形勢吹風會上表示,6月份經濟實現較快企穩回升。從經濟走勢看,穩經濟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地見效,下半年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回升勢頭。

7月份大部分數據保持了增長態勢,如統計局所言“經濟延續恢復態勢,運行基本平穩”,但多項指標在增速上出現下滑,比如PMI、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

7月的波動是超預期的。在8月15日,召開的國新辦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中,一位來自媒體的提問者點出“工業和消費都低於經濟學家的預期,主要是什麼原因呢?”

7月份經濟數據波動原因是多樣的,比如多地疫情散發、南方持續高溫,世界經濟復甦趨緩。多項數據顯示了需求不足仍然是最直接的原因。

製造業PMI指數作爲先行指標在7月31日披露,49%的PMI指數已經落入榮枯線之下,較6月下降1.2%。PMI中權重最高的兩項: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較6月下降幅度最大,分別爲5.1%和6.2%,這兩項數據分別反映了製造業的生產活動和市場需求情況。下降後,兩項指數均位於收縮區間。

規上工業增加值在7月保持了增長,但增幅較6月下降0.1%,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增速較6月放緩了0.7%,多項主要工業品的產量同比下降,其中個別項目產量同比增速由正轉負。

在PMI調查中,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佔比連續4個月上升,7月超過五成,這意味着有接近一半的製造業企業認爲目前市場的需求不足。

基於此,國家統計局認爲市場需求不足是當前製造業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製造業發展恢復基礎尚需穩固。

市場需求發生了什麼?

7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同比保持了2.7%的增長,如統計局所說“消費市場總體保持恢復態勢”,但增速較6月回落0.4%,下滑主要出現在城鎮消費品零售額上,同比增速回落0.4%。

回落的0.4%主因之一是出行類(石油及製品、汽車類)零售增速的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在新聞發佈會中解釋,出行類零售增速下滑合計拉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0.4%。

汽車類是限額以上商品零售中的“大宗”,也是6、7月社零增長的主動力,分別貢獻了1.3%和0.8%的增長。

得益於針對汽車消費的政策推動以及積存需求,6月的汽車類零售增長13.9%;儘管同比增速較6月有所下降,但7月份汽車類零售總額達到4551億元,同比增長了9.7%,整體維持近年高位,換句話說,汽車可能已經盡力了。

汽車同比增速能否持續攀升,需要謹慎觀察,要推動社零增速的進一步增長,可能還需要更多動力。

固定資產投資是另一個內需的重點,其中的基建投資也是政策的重要抓手。

1-7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19812億元,同比增長5.7%,比1-6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中,基建投資呈現加速跡象, 1-7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速較1-6月加快0.3%;與此同時,工業投資的增速則呈現放緩的跡象,1-7月增速放緩0.5%,其中,此前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的製造業投資增速下降至10%以下。

在過去的半年時間中,亮眼的製造業投資比全部投資高4.3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5個百分點。

下半年投資增速態勢如何,一是將取決於製造業投資放緩是否爲短期波動;二是將取決於基建投資的增速能否填補製造業投資提振力的減弱。

製造業投資與出口情況關聯度較高,因此,下半年的出口增速將影響製造業投資。

2022年7月,出口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7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6.6%,比上月加快2.3個百分點,創今年以來單月新高。其中,出口22446億元,增長23.9%。

這一數據與PMI的一些數據出現了“背離”,7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回落2.1%,這一指數從去年5月開始就位於收縮區間(50%以下)。

出口增長計算的是出口總金額,數量和價格是兩個影響因素,出口量和訂單量之間“背離”的一個解釋是價格的上漲主導了這一輪出口的增長。7月價格因素對出口總金額的貢獻率爲75%,數量因素的貢獻率爲25%。

信達宏觀指出,這一輪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由去年的數量主導切換至今年的價格主導。今年以來,出口數量指數走弱,低於出口價格指數。今年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由去年的數量主導切換至今年的價格主導。

隨着美聯儲不斷調整加息節奏,下半年的出口價格能支撐多久?價格的變動又將如何影響數量的變化?下半年出口的情形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多家券商宏觀團隊的預測,3季度的出口依然有增長潛力,但在4季度會出現一定的放緩。

7月是下半年的第一個月,是重中之重三季度的開端,上升勢頭的略微不穩也提示了這一點:中國經濟的恢復不會是一蹴而就的,中國經濟韌性的展現也需要政策的更多呵護。

如上所述,7月份的投資、消費、出口都展現了中國經濟內在的韌性,也支撐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其中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亮眼成績,比如升級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金銀珠寶類零售增長了22.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了11.5%;但也呈現出一種原有增長動力承壓,新的增長動力仍不夠強勁的情形。

7月份預期外的波動也來自於這種內在動力更替間的空隙。

短期的波動無礙於中國經濟“延續恢復”的態勢,也不能說明中國經濟的基本盤出現了何種變化,中國經濟韌性依然顯著,我們仍然有信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短期波動中所顯現的內增動力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涉及的衆多市場主體和就業人羣——在7月PMI指數中,中小企業回落的速度要高於大型企業;1-7月民間投資增速進一步放緩,與國有控股的投資增速差距越拉越大;在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走低的同時,16-24歲城鎮青年人失業率持續上升,達到19.9%。

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前提下,繼續及時、有力地出臺針對需求領域的刺激性政策依然有其必要性,與經濟增速相比,呵護和涵養這些象徵着中國經濟韌性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青年就業羣體更爲關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