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山西新聞網

棗農正在爲棗樹進行新品種嫁接。夏燕攝

“今年我們合作社託管的棗樹大約有900畝,一共服務了120餘戶農戶,大多數都是脫貧戶。通過實施農業生產託管,提高了棗樹集中管理水平,還減輕了棗農的田間管理負擔。”

7月29日,在原平市同川鎮,記者見到了原平凱嘉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發起人韓崢嶸。作爲農業生產託管的服務提供方,他告訴記者,紅棗種植屬於資金和勞動雙密集型產業,生產託管不僅能讓優質資源變成優勢產業,大幅度降低成本,還能讓農戶有多餘的時間從事其他工作。

原平市以酥梨、紅棗種植而遠近聞名,目前全市紅棗種植面積約有2萬畝。採訪中,不少棗農認爲,雖然現在棗不好賣了,但生產託管替他們解了憂。

原來,過去原平一帶紅棗種植主要是“本地種,外地賣”的模式,棗農的收益受市場供需和價格影響較大。近年來,新疆、山東、甘肅等地大規模發展紅棗種植,同川紅棗乃至整個山西紅棗市場都面臨着較大的衝擊。不少農戶失去了信心,紛紛放棄了紅棗種植,種植面積急劇縮減,產業效益大幅下降。

如何走出這種困境?

原平市轉變觀念,積極開展農業生產託管工作,將優質品種棗樹、梨樹等果樹資源和精良的耕地資源集中託管起來,用大戶種植、集中管理、高標準實施的方式,帶動種植產業走上規模化、品牌化、優質化發展之路。

在同川鎮溝北村,正在建設的名特優鮮棗(杏)區域特色產業帶總投資近3億元,通過農業生產託管,區域內將集中發展2萬餘畝棗樹及5000餘畝杏樹種植,帶動建設1.1萬畝左右林下經濟帶。在項目建設區,目前與農業生產託管相配套的節水灌溉、防雨防風等設施正在加緊施工。未來這裏將成爲林上結果、林下種草(藥)、草上養殖、種養一體、綠色的有機循環農業園區,構建種植、管理、採摘、銷售、物流、電子商務等環節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鏈,建成後預計能帶動周邊14個村的農民增收。

以農業生產託管爲引領,走“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科研院所”的模式,原平市以梨果種植優勢產業爲重心,引入專業服務機構開展託管服務。一方面引入新品種進行嫁接,提高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鼓勵種植戶以“土地+棗(杏)樹入股”,每畝補貼30元,提高種植戶積極性,爲他們增加生態資產性固定收益,也爲村集體經濟壯大找到了突破口;同時還引導種植戶參與管理和經營,獲得勞務報酬。

“我這麼大的年紀,種地或者打工都很難。今年村裏搞這個農業生產託管,我就到了咱們種植基地打工,每天能掙80元!特別是打夠20天工後,除該領的工錢外,還能再領幾百元補貼。”溝北村77歲的村民李還梅告訴記者。

以市場運營、科技支撐、生態保障、基地引領、產業化推進的方式,原平市積極探索梨果種植新模式,通過農業生產託管,讓“老”棗樹發了“新”芽,讓廣大種植戶嚐到了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甜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