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润泽子 实习生 高艺 广州报道

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已逐步从酝酿启动阶段迈入水平提升的新阶段,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增强转型发展动能,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任务。

日前,“2022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在线上举办。在论坛上,多位专家共同探讨数字化生态建设,并分享金融、通信、电力等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尝试。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指出,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产业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态势稳健良好,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展基石日益坚固,创新应用不断涌现。

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交互演进,面向企业经营战略、组织形态、生产管理、运营模式等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广大企业的必选题。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当前和今后国际形势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余晓晖则指出,数字化转型本质是利用数字技术变革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的系统转型过程,体现为业务转型、运营转型和组织变革的一系列组合,通过变革创新范式、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方式带来新价值增长、效率提升和敏捷性,进而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据《新IT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2022)》,2021年,我国数字化转型中涉及的相关IT服务和解决方案市场总体规模达21,669亿元,在“十四五”规划、“上云用数赋智”以及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政策的持续刺激和推动下,未来几年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速,有望在2025年逼近5万亿元大关。

“未来几年,数字化转型模式与价值将更为清晰,带来多方面的提升变革。”余晓晖预计,数字化转型的生产方式、业务形态、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创新范式、技术架构都将发生转变。

然而,数字化转型并非一帆风顺。邬贺铨认为,数字化转型将面对战略、组织、文化、人才等多方挑战,需要企业流程再造来适应。

“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或浅尝辄止将导致转型流产。”他强调,数字化转型脚踏实地找准切入点,就能落地见效,持之以恒将能扩大成果。

赵策指出,下一步,要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加快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大规范引领力度,推广标杆应用示范经验等方面发力。

数据安全成金融数字化转型新挑战

自2020年起,推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落地的政策频繁发布,为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伴随着规划逐步落地,政务、金融和通信等领域在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成果显著。

其中,金融领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颇具特色。在新一轮IT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共同目标。

今年伊始,银保监会和央行相继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了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

目前,金融科技投入力度逐渐加大。《新IT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2022)》的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至少16家商业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年报则显示各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均有所加大,在投入金额方面,工商银行2021年在科技投入方面超过250亿元,位列榜首;在投入占比方面,招商银行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超过130亿元,占该行营业收入的4.37%,同比增长11.58%。

但上述报告同样指出,现阶段数字化转型对金融业务的底层逻辑及产品服务模式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科技更多地改变了客户与银行的交互方式,例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AI客服机器人等。同时,因行业特殊性,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多种新挑战,例如业务转型风险、模型和算法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表示,一方面需要加强数据治理基础建设,打通数据并共享数据;另一方面,数字化的运营才是数字化转型进阶的关键。

“未来,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将实现共赢,具体体现在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信息科技创新应用和银行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等领域。”高峰说。

据悉,此次论坛还发布了《数字政府行业趋势洞察报告(2022年)》《低代码发展白皮书(2022年)》《银行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研究报告》等数字化转型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