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李潤澤子 實習生 高藝 廣州報道

當前,我國數字化轉型發展已逐步從醞釀啓動階段邁入水平提升的新階段,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生態,增強轉型發展動能,是全行業面臨的共同任務。

日前,“2022數字化轉型發展高峯論壇”在線上舉辦。在論壇上,多位專家共同探討數字化生態建設,並分享金融、通信、電力等多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嘗試。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副司長趙策指出,數字化轉型已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產業長遠發展的“必修課”。當前,我國數字化轉型發展態勢穩健良好,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發展基石日益堅固,創新應用不斷湧現。

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交互演進,面向企業經營戰略、組織形態、生產管理、運營模式等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爲數字經濟時代廣大企業的必選題。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看來,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應對當前和今後國際形勢不確定性的戰略選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餘曉暉則指出,數字化轉型本質是利用數字技術變革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的系統轉型過程,體現爲業務轉型、運營轉型和組織變革的一系列組合,通過變革創新範式、優化產業資源配置方式帶來新價值增長、效率提升和敏捷性,進而帶動全要素生產率提升。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2%,高於同期GDP名義增速3.4個百分點,佔GDP比重達到39.8%,數字經濟作爲國民經濟的“穩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顯。

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成爲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據《新IT重塑企業數字化轉型(2022)》,2021年,我國數字化轉型中涉及的相關IT服務和解決方案市場總體規模達21,669億元,在“十四五”規劃、“上雲用數賦智”以及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政策的持續刺激和推動下,未來幾年預計將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速,有望在2025年逼近5萬億元大關。

“未來幾年,數字化轉型模式與價值將更爲清晰,帶來多方面的提升變革。”餘曉暉預計,數字化轉型的生產方式、業務形態、產業組織方式、商業模式、創新範式、技術架構都將發生轉變。

然而,數字化轉型並非一帆風順。鄔賀銓認爲,數字化轉型將面對戰略、組織、文化、人才等多方挑戰,需要企業流程再造來適應。

“脫離實際,好高騖遠或淺嘗輒止將導致轉型流產。”他強調,數字化轉型腳踏實地找準切入點,就能落地見效,持之以恆將能擴大成果。

趙策指出,下一步,要在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築牢數字經濟發展根基;加快提升創新能力,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大規範引領力度,推廣標杆應用示範經驗等方面發力。

數據安全成金融數字化轉型新挑戰

自2020年起,推進各行業數字化轉型落地的政策頻繁發佈,爲全面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而伴隨着規劃逐步落地,政務、金融和通信等領域在數字化轉型創新實踐成果顯著。

其中,金融領域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頗具特色。在新一輪IT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爲金融行業的共同目標。

今年伊始,銀保監會和央行相繼發佈了《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了新時期金融科技發展指導意見,明確了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保障。

目前,金融科技投入力度逐漸加大。《新IT重塑企業數字化轉型(2022)》的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至少16家商業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年報則顯示各銀行金融科技投入均有所加大,在投入金額方面,工商銀行2021年在科技投入方面超過250億元,位列榜首;在投入佔比方面,招商銀行2021年信息科技投入超過130億元,佔該行營業收入的4.37%,同比增長11.58%。

但上述報告同樣指出,現階段數字化轉型對金融業務的底層邏輯及產品服務模式尚未發生根本改變,科技更多地改變了客戶與銀行的交互方式,例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AI客服機器人等。同時,因行業特殊性,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着多種新挑戰,例如業務轉型風險、模型和算法風險、數據安全風險等。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信息官高峯表示,一方面需要加強數據治理基礎建設,打通數據並共享數據;另一方面,數字化的運營纔是數字化轉型進階的關鍵。

“未來,科技和金融的結合,將實現共贏,具體體現在數據安全與隱私計算、信息科技創新應用和銀行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評價等領域。”高峯說。

據悉,此次論壇還發布了《數字政府行業趨勢洞察報告(2022年)》《低代碼發展白皮書(2022年)》《銀行數字化轉型成熟度評價研究報告》等數字化轉型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