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志锦 上海报道 8月16日,河南省相关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河南企业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意见》(下称“意见”)。该意见由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河南省国资委、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财政厅、央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河南证监局七部门共同印发。

意见提出三方面15项支持措施。其中一条为,推动建设河南省债券风险预警数字化平台,建立以债券发行企业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债券发行风险跟踪评级体系,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债券风险信息。

债券融资一度下降

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社融口径下河南企业债融资为560亿,相比2020年下降147亿。究其原因,2020年10月永煤违约对河南省国企发债带来一定冲击。

2020年11月10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旗下永城煤电控股集团公司未能兑付10亿“20永煤SCP003”,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永煤违约后,在债券市场掀起轩然大波,信用风险的传导在一、二级市场持续发酵。

永煤违约后,河南省有四只国企债券取消发行,分别是商丘市古城保护开发建设公司发行的“20商古03”、开封城市运营投资集团发行的“20开封城运MTN001”、河南省交通运输发展公司发行的“20豫交运MTN007”、新惠建设投资公司发行的“20新惠债”,其中不乏主体评级还是AAA的企业。

直到2022年12月下旬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债成功,河南国企在债券市场才重新开启融资。其背景是永煤违约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即采取先兑付50%、展期50%的策略。2021年4月,《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改革重生方案》获得通过,后河南设立300亿信用保障基金,用于河南省属国企的债务风险化解及增信,河南信用债市场逐步恢复。

“信用风险事件发生后,区域后续融资是否能够得到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用事件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宏观背景同样重要。当然整体融资还是倾向城投、央企子公司和地方大型国企等。”沪上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融口径下河南企业债融资656亿,规模已高于去年全年,占全国企业债融资的比重上升至3.4%。但另一方面,河南同期企业债融资规模仅位列全国第12位,与其GDP排位并不匹配:河南今年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3万亿,居全国第5位。

此次河南意见提出,近年来,我省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各类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增长,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但我省发债融资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较低,发债规模、发债增速在全国比较靠后,高信用评级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利用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空间、潜力依然很大。

横向对比看,今年上半年社融口径下企业债融资规模最高的省份为江苏(2576亿),其次为北京(2426亿)、浙江(2314亿),三者也是上半年企业债融资规模高于2000亿的省份。上半年企业债融资规模高于1000亿的省份还有广东、山东、四川、上海、福建等五省份,河南与前述8省份差距不小。

建设债券风险预警数字化平台

为提升债券融资规模,河南此次意见提出三方面15项支持措施。部分措施还拿出了“真金白银”,比如此次意见提出,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债融资。对省内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资产证券化两类产品实现融资的,按照实际发行中介费用的50%给予补助,每户企业每类产品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对发行绿色债等创新债券产品的企业,每户企业每类产品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

在债券市场,地区重大信用风险事件或多或少会对区域融资造成影响,因此河南此次意见也提出多条措施防范重大信用风险事件再次发生。

此次意见提出,发债企业要根据实际用款需要和还款能力,合理规划发债规模和期限结构,统筹做好各期债券发行和兑付工作,坚决防止债券违约事件;要提前规划资金安排,在债券兑付日前6个月制定到期还款计划,前3个月明确偿债资金来源,前1个月落实偿债资金。对于可能发生兑付困难的到期债券,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债券监管部门及本辖区政府报告。

这是河南再度强调“631机制”。河南省国资委去年印发的《关于加强省管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实施意见》即提出,要统筹平衡资金安排,防止债务过度集中兑付,维护和巩固资金链安全。要严格落实“631”债务偿还机制(即提前6 个月制定到期还款计划,提前3 个月落实资金来源,提前1 个月账上备足偿债资金)。

此次意见还提出,推动建设河南省债券风险预警数字化平台,建立以债券发行企业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债券发行风险跟踪评级体系,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债券风险信息,完善债券风险评估、报告、预警和处置体系,及时、妥善、有效应对与处置突发事件,营造良好债券发行市场环境。

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行业主管部门责任,要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完善债券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用好省企信保基金,因企施策化解重点企业债务风险。

(统筹:马春园)

(作者:杨志锦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