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有市場人士認爲,儘管騰訊減持美團的消息撲朔迷離,並第一時間用非正式渠道予以否認,但業內對此也有心理準備,“不然可能跌的不是10%,而是50%了”。

作者丨李楠 華宇  編輯丨劉肖迎 韓忠強

來源:市界

巨頭騰訊陷入一場“斷舍離”風波。

8月16日,有消息稱,騰訊計劃出售所持美團股份的全部或大部分,近幾個月來一直在與財務顧問接觸,以研究如何執行可能的大規模出售美團股份的計劃。

對此傳言,騰訊對市界表示不予置評。有接近騰訊內部人士表示不屬實,騰訊集團公關總監張軍則評價:這家外媒好像不是第一次亂傳中國企業的消息了。

據美團財報,騰訊持有美團股份佔比約17%,以美團週一市值計算,價值約243億美元。而在今日拋售傳聞發出後,美團股價大幅跳水9%,騰訊持股價值縮水至2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00億元。

有意思的是,在此次消息之前,騰訊曾發佈公告,通過中期派息的方式,將持有的京東股權從16.9%降至2.2%,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將卸任京東董事。

有資本市場專家向市界表示:新“雙反”(反壟斷+反無序擴張)之後,大家都在做“瘦身”動作,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覈心主營業務上,而逐步清理外圍佈局。

不論騰訊近期是否有出售美團股份的計劃,騰訊和美團都已經從合作中拿到了極爲可觀的收益。

騰訊浮盈豐厚

2017年12月,在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一場飯局,引來各路喫瓜羣衆津津樂道。飯局共16位大佬出席,幾乎囊括中國互聯網半壁江山。

在廣泛流傳的照片中,馬化騰坐在居中位置,兩旁則是組織飯局的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和美團創始人王興。

拋開私交不談,騰訊對美團和京東的發展,都起到過極大作用。馬化騰的“C位”當之無愧。

美團上市前,騰訊參與了多輪融資。其中33億美元的E輪融資、40億美元的F輪融資,均由騰訊領投。在上市前夕,騰訊對美團持股佔到全部已發行股份的20.14%。

但騰訊對美團的支持不僅是錢,更重要的在業務層面。

擁有微信、QQ兩大國民級社交應用,騰訊掌控巨大流量,使其在推廣新業務時往往能夠做到降維打擊。

美團的崛起,離不開向騰訊的借力。通過與騰訊戰略聯盟,美團外賣、大衆點評及摩拜單車嵌入到微信及QQ中,讓美團能夠更高效地擴大用戶覆蓋規模。

在上市的全球發售文件中,騰訊的支持成爲美團一個“賣點”。當時,美團是唯一一家在微信支付上擁有三個不同入口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

上市前的2017年,美團約89%的餐飲外賣交易通過自家軟件獲得,其餘交易則主要通過位於微信、QQ的入口獲得。

騰訊自身同樣是結盟的受益方。一方面,是關於“錢”的巨大投資收益。

據雪球網友“ICPA”梳理統計,不考慮美團上市後,騰訊從二級市場買入的少量股份,騰訊在美團上的投資成本約40.73億美元。

以週二收盤情況來看,美團市值1.02萬億港元,騰訊所持股份價值約222億美元,騰訊浮盈十分豐厚。

另一方面,騰訊的業務因爲與美團結盟有所成長。騰訊向美團提供了包括地圖、支付和雲服務等在內的諸多服務,其中,美團的高頻客戶羣體爲騰訊商業交易支付的收入增長做出貢獻。

即便騰訊確實要拋售美團股份,那麼也已經賺得盆滿鉢滿。

實際上,騰訊一向善於投資。用騰訊總裁劉熾平的話來說,投資是騰訊的核心戰略之一,也是核心業務之一。據IT桔子統計,騰訊投資公司上千家。在2021年,騰訊平均下來每1.3天就會投1個項目。

創業公司需要融資發展,互聯網巨頭需要通過投資讓財富升值,可以說是雙贏。不過太多投資,給騰訊帶來了麻煩。

2021年11月,市場監管總局根據《反壟斷法》,對43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件立案調查,BAT均有涉及。其中,涉及騰訊系的案件有13起,涉及阿里系的有12起,涉及百度系的有4起。

在這之後,2021年12月23日,騰訊宣佈,將以中期派息方式,把所持有約4.6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股東。派息後,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將由17%降至2.3%,不再爲第一大股東,同時騰訊總裁劉熾平將卸任京東董事。

2022年6月,騰訊連續兩日出售新東方在線7460萬股,對新東方在線的持股比例從9.04%降至1.58%。

而此次傳聞騰訊拋售美團股份,有分析認爲,跟反壟斷有一定聯繫。

資本市場專家、透鏡創始人況玉清向市界指出,新“雙反”(反壟斷+反無序擴張)之後,對互聯網平臺企業的監管加強,大家都在做“瘦身”動作,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覈心主營業務上,而逐步清理外圍佈局。

況玉清還表示,騰訊如果出售美團換回來1000多億現金,理論上還可以再投別的,回報不見得比繼續持有美團低。

從股價表現來看,美團股價近三個月持續震盪,以起始收盤價來看,下跌4.36%。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分析,如果拋售美團股份,也可能是騰訊及時將之前投資成果落袋爲安的止盈之舉。

頻遭減持

在互聯網行業分析師葛甲看來,騰訊可以減持京東,一樣可以減持美團,“或許美團自己也早就預料到了”。

另一業內人士王遠則認爲,業內或許早就對騰訊可能減持美團心照不宣,“不然可能跌的不是10%,而是50%了”。他認爲,如果“減持”一事坐實,“互聯網資本基本不會再進來了,一些機構投資方可能會投項目前期”。

即便屬實,葛甲認爲騰訊跟美團之間的一些合作也會持續。

事實上,在此傳言前,美團股票已被“賣”過一波,紅杉資本的沈南鵬,美團的王興跟王慧文,都減持過美團股票。

根據IT桔子數據,紅杉資本既是大衆點評的天使投資人,也是美團A輪唯一的出資方,已持有美團12年之久,在美團後續B、C、E、F等多輪投資中都有參與。

沈南鵬自美團上市以來已頻頻“套現”。據市界不完全統計,自2019年4月至今,僅沈南鵬個人就已減持美團近20次,減持估算金額超過300億港元,持有美團的股份已降至2.69%。

減持的背後,是美團不穩定的業績。

自2018年9月港股上市以來,美團的營收的確一直在增長,從2018年的652億元增長到了2021年的1791億元,然而淨利潤並不樂觀。

2019年是美團首次盈利之年,但這盈利並未持續多久,2021年又陷入到虧損中。根據Wind數據,美團2019年、2020年的淨利潤分別爲22億元、47億元,但2021年一年的淨虧損就達到了235億元,虧的錢是前兩年賺的錢的3倍多。

且虧損還在延續,根據2022年一季報數據,美團淨虧損57億元,經調整淨虧損36億元。

看起來體量十分龐大的美團,偏偏難以賺錢。

從細分業務看,美團的主要收入構成爲外賣業務、到店酒旅、新業務及其他產品,根據2022年一季度數據,這幾項業務營收佔比分別爲52.21%、16.47%、31.32%。

其中,餐飲外賣、到店酒旅均爲盈利業務,淨利潤分別爲15.77億元、34.74億元,反而是新業務及其他,收入雖然增長了47%至145億元,但虧損金額卻從去年同期的80億元增至90億元。

美團的新業務包括美團閃購、美團買菜及美團優選等零售業務及其他,是需要前期補貼和大額投入的業務,十分燒錢。

美團的虧損,新業務及其他“功不可沒”。儘管美團一直以來堅持的路線便是,以投入換增長再換利潤,且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美團正是因爲用虧損換增長,才帶來如今這麼大的市值,但加註新業務後,美團的虧損從2020年第四季度至今,已持續6個季度。

互聯網公司都喜歡講“長期主義”,但這是一個漫長又煎熬的過程,又有多少投資人能耐得住時間的磨礪呢?

(王遠爲化名)

(除單獨標註來源外,以上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