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青網

河南漯河韓先生

經營着一家美髮店

8月10日

店裏來了一名“不一般”的顧客

韓先生介紹,這位顧客說自己19歲,在挑選了一款300多元的染髮並完成服務後,便把行李放在店裏出門了,並表示回頭再過來結賬。但第二天女孩兒卻不準備付款,並說自己是個“大網紅”。最後在理髮師的堅持下,女孩纔打電話叫來了朋友結賬。

“大網紅”就能免單?面對女孩如此舉動,不少網友都坐不住了,話題也衝上了微博熱搜。

有網友說,現在很多所謂的“網紅”打着探店的名義“白嫖”,這種風氣該停了。

還有網友表示,自己碰到過這樣的“網紅”,直接要求免單、插隊等“福利”,否則就會給差評。

給錢:“真好喫”!不給:“不推薦”!

在各個社交平臺上,總有網紅博主用誘人的鏡頭和令人心動的語氣給出“不能錯過的寶藏店鋪”“味道絕絕子”“美食界天花板”這樣的評價。

網絡圖

不少網友如今習慣了通過探店主播的視頻推介“種草”或“避雷”。這種模式一度被一些商家當作“流量變現”渠道,但由於缺乏規範、主播良莠不齊,也出現虛假推薦、數據造假等情況,以至於部分主播的“探店”變成了“探錢”。

8月7日,河北廊坊的一家餐廳迎來了一名“網紅”,這名自稱擁有600萬粉絲的男子,在用餐完畢結賬時,希望店家直接給予免費招待。但沒想到服務生直接怒嗆“你有6000萬粉絲跟我也沒關係”,並要求男子結賬。

重慶一名由傳統媒體人轉型的探店主播透露,探店本質就是流量“生意”,主播的粉絲量、點擊量都是談價的籌碼,某些粉絲人數過百萬的“頭部主播”,推廣費多是萬元起步。

這本“流量生意經”主要有資源互換、有償推廣和平臺團購三種模式。其中,資源互換是商家免費爲主播提供餐飲服務,主播在平臺發佈體驗感受;而平臺團購是指網絡平臺邀請商家入駐後推出團購套餐,主播在探店視頻中貼上團購套餐鏈接,用戶購買使用套餐後,主播獲得一定比例的提成。

但由於入行門檻低、規範缺失,也存在着探店亂象。一些主播“看錢說話”的做法,既讓不少商家苦“探店”久矣,也讓消費者難識真僞,頻頻“踩雷”。

張東是一名餐廳經營者。他告訴記者,從去年上半年開始,店裏已經來了4組主播,“都打着探店名義要與我合作,收費最少3000元,我就婉拒了他們。”

令他沒想到的是,被拒的兩組主播,開始對餐館各種挑刺,環境不好、服務差、難喫等惡評蜂擁而至。“好不容易積攢的口碑,差點毀在了幾個視頻上。”無奈之下,張東只得花大價錢請來兩名“網紅”,爲店正名。

而在給錢就好評的“流量販賣”環境中,受傷的不僅是商家,消費者也會因爲所謂的“網紅推薦”而經歷線上“種草”線下“踩雷”。這種拒絕免費就被給“差評”的行爲,無異於要挾,抹黑了商家名聲,混淆了網友視聽,是仗着流量肆無忌憚地擾亂市場。

網絡圖

探店主播門檻低,拿手機拍一段視頻就能上網傳播;虛假宣傳、惡意評價較難認定,導致追責難。這些,都是探店主播野蠻生長的重要原因。餐廳品質不能任由主播信口開河,爲探店主播設立門檻勢在必行。

北京德恆(重慶)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建認爲,“有償探店”主播不僅是廣告的發佈者,在一些情況下還可以看作是廣告代言人。實踐中,爲避免爭議,有的主播在發佈一般探店類視頻時,會直接標明“無廣試喫”;收取費用的,在視頻簡介或視頻裏直接告訴粉絲,這是一則包含廣告的試喫或試用。一旦出現虛假宣傳,可以按照《廣告法》的規定進行追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