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和儿子张磊(左一)、侄子张硕(右一)在江夏方舱医院门口。 资料图

大医精诚,这是中国医者数千年来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标。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开篇提出“大医”必备素质,阐述了“大医精诚”的内涵,也被后世奉为医生医术、品德的圭臬。

如今,一代代医务工作者投身杏林,守护着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念,“大医精诚”的精神薪火相传。

两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湖北武汉,时年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大年初三(2020年1月27日)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飞赴武汉。

而与张伯礼并肩鏖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千千万万名医务工作者中,还包括他的儿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第四附属医院(滨海新区中医院)执行院长张磊以及他的侄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硕。

一门三医,同赴武汉,张伯礼、张磊、张硕也被媒体称为“抗疫子侄兵”。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2020年1月26日,临危受命、星夜飞赴武汉的张伯礼在出发前写下了这句誓言。从1月27日开始,他多次进入“红区”,白天指导会诊、调制处方、巡查医院,晚上开会研究治疗方案。

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领军者,张伯礼是中医方舱医院的主要倡议人,他也被任命为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简称“江夏方舱医院”)的名誉院长。2月12日,江夏方舱医院建成启用,张伯礼率领由209人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

2月16日,劳累过度的张伯礼胆囊炎发作,他不想耽搁分秒,只想保守治疗,直到中央指导组领导强令其“不能再拖,必须手术”。19日凌晨,张伯礼被推进武汉协和医院急诊手术室。术前,依照医院惯例,需要征求家属意见,张伯礼说,“不要告诉家人,我自己签字吧。”

从手术室返回病房途中,张伯礼给张磊打了电话。他说:“知道你近日来武汉,你不要来我这里,在‘红区’一定努力完成任务,保护好同事和自己。”2月21日,张磊带领第十二批天津支援湖北医疗队增援江夏方舱医院。他记着父亲的话,一到武汉便走进“红区”。

事实上,疫情发生后,张磊第一时间便递交请战书恳请奔赴湖北,未被批准,又通过电话、微信、书面等方式多次表达愿望。张磊说:“我是党员,又是科室领导,还是有抗击‘非典’、禽流感经验的医生,无论哪一种身份,都责无旁贷。”最后,组织终于批准了张磊的请求。

“我是党员,又是科领导,还有抗击非典、禽流感的经验。”张磊告诉《天津日报》记者,“父亲这么大年纪都来了,我哪能坐得住?”

术后第一天,张伯礼便开始处理文件。第二天,在连线中国工程院召开的视频会议前,因担心病情为外界所知而影响士气,他把自己的上衣套在病号服外,衣领拉高,在病房角落的木椅上坐了整整4个小时。大家劝他卧床休息,他说:“仗正在打,我不能躺下!”

术后第三天,张伯礼因为腿部出现血栓,无法下床行走,病床就成了他的工作台。他戴着老花镜,左手扎着输液针,右手执笔修改材料。那几天,正值他的医疗团队与科技部合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项目进行到关键时期,容不得他喘息片刻。他写了一首题为《弃胆》的诗记下这段经历:“抗疫战犹酣,身恙保守难。肝胆相照真,割胆留决断。”

与此同时,张磊在江夏方舱医院承担了取咽拭子工作。这也是“红区”最危险的工作,极易被患者呛咳喷出的病毒感染。

“我应该冲在前面,我们几个主任都是这样做的,我凭嘛特殊?”在2月24日的《战地日记》中,张磊记录了第一次进舱经历,“顺利完成6个小时工作,带着两名同志开医嘱,取了咽拭子,经过严格的出舱环节,走出医护人员通道时全身已然湿透。”他想到了同样在一线作战的老父亲,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歌曲《你永不独行》。

同样身处江夏方舱医院抗疫一线的张硕回忆称,自己递交前往武汉一线抗疫的请战书时,虽然没有告诉伯父,也没有告诉哥哥,但是他照着伯父的样子做……在武汉抗疫了20多天,江夏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时,伯父、哥哥和自己才在医院见上了一面。

张硕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我心目中医生的样子也是来源于我的伯父张伯礼,他用实际的行动在告诉我们,中医不仅仅是用几味药物,也是一生的责任与担当。”

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休舱,张磊见到了久违的父亲。“张校长好!”“一切顺利吧,回家好好休整,按时上班。”就这样两句话,结束了父子俩短暂的相见。

当天下午两点多钟,结束工作的张磊脱掉防护服、全身消毒完毕走出江夏方舱医院时,远远地看见父亲一行人正在院子里现场办公,研究封舱后的安排。“爸!”这一次,张磊没有喊“张校长”。父子俩在江夏方舱医院门口合影留念,作为驰援武汉的难忘记忆。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校长办公室,挂着这样一幅牌匾——“贤以弘德,术以辅仁”。张伯礼说这是他的座右铭,更希望成为每一个医者终生奋斗的目标。

“这是我二十几年前读《论语》悟出的一点道理,也正好和我们的医学教育,立德树人,作为一个医生必须得有高尚的医德相一致的。爱护生命、尊敬师长,爱护你的病人,这样才能说有高尚的医德。贤以弘德,就是好的人才可以培养高尚的医德。术以辅仁,你有了高尚医德,有了治病救人的决心,一定还要有精湛的医术,用高超的医术来展现仁爱之心。”他解释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