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和兒子張磊(左一)、侄子張碩(右一)在江夏方艙醫院門口。 資料圖

大醫精誠,這是中國醫者數千年來孜孜以求的最高目標。

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開篇提出“大醫”必備素質,闡述了“大醫精誠”的內涵,也被後世奉爲醫生醫術、品德的圭臬。

如今,一代代醫務工作者投身杏林,守護着全心全意爲人民健康服務的信念,“大醫精誠”的精神薪火相傳。

兩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突襲湖北武漢,時年72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大年初三(2020年1月27日)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急召飛赴武漢。

而與張伯禮並肩鏖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千千萬萬名醫務工作者中,還包括他的兒子、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第四附屬醫院(濱海新區中醫院)執行院長張磊以及他的侄子、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張碩。

一門三醫,同赴武漢,張伯禮、張磊、張碩也被媒體稱爲“抗疫子侄兵”。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2020年1月26日,臨危受命、星夜飛赴武漢的張伯禮在出發前寫下了這句誓言。從1月27日開始,他多次進入“紅區”,白天指導會診、調製處方、巡查醫院,晚上開會研究治療方案。

作爲中醫藥領域的領軍者,張伯禮是中醫方艙醫院的主要倡議人,他也被任命爲江夏區大花山方艙醫院(簡稱“江夏方艙醫院”)的名譽院長。2月12日,江夏方艙醫院建成啓用,張伯禮率領由209人組成的中醫醫療團隊進駐。

2月16日,勞累過度的張伯禮膽囊炎發作,他不想耽擱分秒,只想保守治療,直到中央指導組領導強令其“不能再拖,必須手術”。19日凌晨,張伯禮被推進武漢協和醫院急診手術室。術前,依照醫院慣例,需要徵求家屬意見,張伯禮說,“不要告訴家人,我自己簽字吧。”

從手術室返回病房途中,張伯禮給張磊打了電話。他說:“知道你近日來武漢,你不要來我這裏,在‘紅區’一定努力完成任務,保護好同事和自己。”2月21日,張磊帶領第十二批天津支援湖北醫療隊增援江夏方艙醫院。他記着父親的話,一到武漢便走進“紅區”。

事實上,疫情發生後,張磊第一時間便遞交請戰書懇請奔赴湖北,未被批准,又通過電話、微信、書面等方式多次表達願望。張磊說:“我是黨員,又是科室領導,還是有抗擊‘非典’、禽流感經驗的醫生,無論哪一種身份,都責無旁貸。”最後,組織終於批准了張磊的請求。

“我是黨員,又是科領導,還有抗擊非典、禽流感的經驗。”張磊告訴《天津日報》記者,“父親這麼大年紀都來了,我哪能坐得住?”

術後第一天,張伯禮便開始處理文件。第二天,在連線中國工程院召開的視頻會議前,因擔心病情爲外界所知而影響士氣,他把自己的上衣套在病號服外,衣領拉高,在病房角落的木椅上坐了整整4個小時。大家勸他臥牀休息,他說:“仗正在打,我不能躺下!”

術後第三天,張伯禮因爲腿部出現血栓,無法下牀行走,病牀就成了他的工作臺。他戴着老花鏡,左手扎着輸液針,右手執筆修改材料。那幾天,正值他的醫療團隊與科技部合作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項目進行到關鍵時期,容不得他喘息片刻。他寫了一首題爲《棄膽》的詩記下這段經歷:“抗疫戰猶酣,身恙保守難。肝膽相照真,割膽留決斷。”

與此同時,張磊在江夏方艙醫院承擔了取咽拭子工作。這也是“紅區”最危險的工作,極易被患者嗆咳噴出的病毒感染。

“我應該衝在前面,我們幾個主任都是這樣做的,我憑嘛特殊?”在2月24日的《戰地日記》中,張磊記錄了第一次進艙經歷,“順利完成6個小時工作,帶着兩名同志開醫囑,取了咽拭子,經過嚴格的出艙環節,走出醫護人員通道時全身已然溼透。”他想到了同樣在一線作戰的老父親,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歌曲《你永不獨行》。

同樣身處江夏方艙醫院抗疫一線的張碩回憶稱,自己遞交前往武漢一線抗疫的請戰書時,雖然沒有告訴伯父,也沒有告訴哥哥,但是他照着伯父的樣子做……在武漢抗疫了20多天,江夏方艙醫院送走最後一個病人時,伯父、哥哥和自己纔在醫院見上了一面。

張碩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我心目中醫生的樣子也是來源於我的伯父張伯禮,他用實際的行動在告訴我們,中醫不僅僅是用幾味藥物,也是一生的責任與擔當。”

3月10日,江夏方艙醫院休艙,張磊見到了久違的父親。“張校長好!”“一切順利吧,回家好好休整,按時上班。”就這樣兩句話,結束了父子倆短暫的相見。

當天下午兩點多鐘,結束工作的張磊脫掉防護服、全身消毒完畢走出江夏方艙醫院時,遠遠地看見父親一行人正在院子裏現場辦公,研究封艙後的安排。“爸!”這一次,張磊沒有喊“張校長”。父子倆在江夏方艙醫院門口合影留念,作爲馳援武漢的難忘記憶。

在天津中醫藥大學的校長辦公室,掛着這樣一幅牌匾——“賢以弘德,術以輔仁”。張伯禮說這是他的座右銘,更希望成爲每一個醫者終生奮鬥的目標。

“這是我二十幾年前讀《論語》悟出的一點道理,也正好和我們的醫學教育,立德樹人,作爲一個醫生必須得有高尚的醫德相一致的。愛護生命、尊敬師長,愛護你的病人,這樣才能說有高尚的醫德。賢以弘德,就是好的人才可以培養高尚的醫德。術以輔仁,你有了高尚醫德,有了治病救人的決心,一定還要有精湛的醫術,用高超的醫術來展現仁愛之心。”他解釋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