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出伏”近在眼前 别忘了还有“秋老虎”

《采莲消夏图》

“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从民间流传的俗语就能知晓,立秋的早晚颇有讲究,甚至影响着天气的冷热变化。但遗憾的是,今年的立秋节气恰处在三伏天中末伏的开始之前,正是老人们所说的“秋包伏”。所以,看着恼人的高温,炙热的阳光,“三伏天”的威力仍然不容小觑。

8月15日,三伏天中的末伏到来了,这是今年的最后一伏。据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末伏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与此同时,这意味着再过不到十天,人们就迎来了“出伏”,也就是三伏天结束的日子。

三伏食谱:“三肉”和“三瓜”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从古人写作的诗篇之中,就能看到三伏天对于普罗大众的“威力”了。从古至今,提起高温又潮湿的三伏天,连讲究“心静自然凉”的古人都是叫苦不迭。天气炎热之下,讲究“食补”的古人,自然也有对应炎热天气的食谱。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夏日酷暑难挨,人们容易感到身体乏力、疲倦,更会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的情况。正因如此,在漫长的苦夏开始时,自然要吃点好的才能熬过炎热的酷暑。而在末伏之时食饼吃鸡蛋,也是因为此时是三伏的最后一伏,天气稍微凉快人们的食欲有所提高,吃鸡蛋也可补充营养。

在有的地方,还有“头伏吃鸡二伏鸭”“头伏馄饨二伏茶”的民谚,可见地域不同,人们在三伏天的吃法也不同。此外,民间也有“入伏吃三肉,苦夏不消瘦”的俗语,其中的“三肉”说法不一,但一般指的是羊肉、鸡肉、鸭肉。因古人讲究“以热制热”,所以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材,可以弥补大量出汗后虚弱的身体,也能在苦夏为身体补充营养。

除了吃“三肉”,三伏天还流行吃“三瓜”,分别是:冬瓜、丝瓜、苦瓜,有些地方也把黄瓜归入其中。这些食材大多消暑解热、清火健脾,能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

即将出伏:凉爽的秋天近在眼前

到了8月25日,就能迎来“出伏”之日了,在古人的认知中,这标志着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已经过去,而凉爽宜人的秋天就近在眼前。值得一提的是,过完三伏天,并不意味着天气完全转凉,因为三伏天过后还有“秋老虎”。

“秋老虎”,是民间对三伏天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但“秋老虎”不一定每年都出现。此外,“秋老虎”一般出现在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秋之后,属短期回热天气。清人顾禄所著的《清嘉录》写道:“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始凉。”

“秋老虎”来时,虽然是秋天,但天气闷热,再加上昼夜温差变大,天气干燥,人们常说的“秋燥”也就出现了。在此时,既要祛暑清热,又要滋阴润燥,所以在饮食上需要格外讲究,可多吃些清热润燥又营养的食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