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题三支柱补位,构筑长期全面养老保障体系,金融机构这样发力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第三支柱养老补位开始提速,事关中国14亿人的养老问题有了新的进展。

8月17日,2022第一财经夏日思享荟系列活动:中国养老金融新发展论坛正式召开。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会上表示,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当多的政策来加以应对,广大的金融机构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财经作为最主流的财经媒体,同样高度关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但在日常的报道中大力呼吁应该及早重视老龄化问题,也于近期成立了第一财经养老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以更好地同业界一起深入探讨相关的领域内容。

2021年以来,第三支柱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被写入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银保监会下发的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相关文件中,开展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储蓄探究也被多次提及。今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也由此将加快落地的进程。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和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郑秉文会上表示,由于政策明确规定,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覆盖包括银行、保险、公募基金等众多金融细分领域。这样一来,第三支柱如何成为支柱,也成为金融机构在养老领域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何在养老领域发挥各自的优势,避免恶性竞争变得十分重要。

“发展第三支柱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泰康保险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挺军会上提出,一方面是靠国家通过税收的优惠,税延或者是免税政策来激励个人养老储备的积极性。另外一方面是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商业创新的方法,“支付+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来激励广义的第三支柱的发展。

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表示,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构建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障体系,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程,更是时代赋予金融行业的历史使命。作为养老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保险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持续推进供给端的改革,当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国民的市场化养老财富储备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

会上,友邦人寿首席执行官张晓宇表示,尽管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养老赛道,但行业的供给和需求两端均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在张晓宇看来,对于养老产业,现在要考虑到需求是多元且是复杂的。例如健康管理、医疗管理,包括药、养、护理以及中后期管理,能够覆盖强能、弱能、失能各个阶段。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进入养老产业,如何消除信息不对称性,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是需要充分考虑到养老产业的特殊性和底层逻辑的。

论坛圆桌部分,分别聚焦保险、公募、资管行业,讨论了机构如何构建养老业务图谱、把握重大机遇以及如何发挥专业价值。

首先是保险行业,商业养老保险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还能为养老产业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推动养老保障体系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与会嘉宾就保险机构如何在更加多元化的养老金融市场中发挥出专业价值进行了讨论。并表示,在助力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还要通过养老赛道的布局来形成保险公司自身的新增长曲线。

公募基金方面,随着近期证监会公布了新起草的《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符合条件的养老目标基金率先被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与会嘉宾讨论认为,发展第三支柱除了需要提供丰富的产品池,还要做好顶层设计。另外,政府、监管机构、投资机构都需要在加强投资者教育上发力。

此外,资管行业在进入全面净值化的背景下,各类资管机构正在积极参与养老第三支柱的完善和发展。

当前一系列支持养老制度完善的政策密集出台,鼓励各行业共同参与构建养老新生态。工信部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与会嘉宾认为,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将加速发展,迎来黄金增长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