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莊文穎(右三)與領導嘉賓爲雙院士文化館揭牌。 福州高新區 供圖

中新網福州8月17日電 (記者 林玲)8月的福州驕陽似火,但74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莊文穎卻禮貌地推辭了別人爲她撐傘遮陽的動作,“我想多曬曬家鄉的太陽。”

8月16日,“心繫桑梓·賦能故里”福州高新區南嶼鎮雙院士文化館揭牌儀式暨鄉村振興推介系列活動在南嶼鎮五都村舉行。該文化館根植於農業研究領域中具有“父女雙院士”佳話的莊巧生院士和莊文穎院士的生平經歷。莊文穎特意從北京回到家鄉,親自爲“雙院士文化館”揭牌。

莊文穎(左三)與領導嘉賓一起參觀雙院士文化館。 福州高新區 供圖

“十年前,當父親96歲高齡的時候,曾希望能夠回家看看,遺憾的是由於年邁多病而難以成行。今天,帶着他老人家生前的願望,我回來了。”回到父親情牽多年的家鄉,莊文穎難掩激動。

看到美麗家鄉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看到父老鄉親們辛勤創業的出色成績,看到高新區政府南嶼鎮和五都村推動經濟文化建設雙發展的創新構思成果,莊文穎說:“我爲我的家鄉感到無比的驕傲。”

1916年,出生於此的莊巧生,一生守望在麥田,發展壯大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小麥遺傳育種團隊,並於1991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莊文穎成爲一名真菌學家,主要從事菌物物種多樣性與分子系統學研究,2009年當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

莊文穎(第一排右六)與鄉親們合影留念。 李南軒 攝

在談到自身的學習經歷時,莊文穎透露,早年間她主要研究植物病害,到後期纔開始介入真菌學科,多次深入原始森林採集真菌樣本。

“我發現國內有關真菌的資源和材料都不夠豐富。”莊文穎認爲,祖國地大物博,如果能夠深挖真菌物種以及資源,一定能推動多個領域發展。

懷抱着爲祖國挖掘“真菌寶藏”的想法,莊文穎潛心研究多年,在子囊菌部分類羣的物種多樣性及分子系統學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和有創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大量發現真菌新分類羣,豐富了對真菌物種多樣性的認知。

目前,莊文穎院士課題組已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主編著作5部,參編8部。發現真菌新屬11個、新種180餘個,澄清分類和命名方面的問題,探討真菌系統演化規律,爲資源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莊文穎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 李南軒 攝

揭牌後,莊文穎細細參觀了雙院士文化館,在父親的工作照前駐足多時。“父親和我都十分支持和期待雙院士文化館的建成,希望這個文化館可以激勵更多年輕人蔘與科研工作,爲祖國的發展多做貢獻。”

行走在文化館中,一張張圖片、一段段文字將父女二人躬身田間、獻身科學的身影描繪了出來,讓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父親曾在傳記裏用‘微不足道’來形容自己奮鬥了一生的科研工作。我所做的還遠遠不夠。”莊文穎對記者表示,“我將在有生之年在自己的崗位上與大家共同奮鬥。我期待福州高新區和南嶼鎮五都村的鄉親們,尤其是新一代年輕有爲的生力軍,持續推動高科技發展,不斷創造新輝煌。”

此番,莊文穎獲聘爲福州高新區“引才大使”,而雙院士文化館的揭牌更讓莊文穎感受到福州重視雙院士文化、大力培植人才的信念。她表示,人才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自己將全力發揮引才作用,積極培養年輕人才,爲家鄉的發展添磚加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