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時隔兩個半月,北京再推34條穩經濟舉措,重點聚焦助企紓困優化營商環境。8月17日,北京市政府印發了《北京市助企紓困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圍繞涉企服務、網上辦事、准入準營、擴大經營等5個方面,提出了34條改革舉措,重點突出“服”“快”“準”三個特點。其中,許多原本只在北京某個區展開試點的助企政策,本次被集中在了《若干措施》中,統一在全市執行。截至目前,北京2022年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營商環境5.0版改革299項任務完成83%,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和成效。

“找服務”變“送服務”

在全面強化企業服務,助力企業加快恢復發展方面,北京加強主動服務意識,全面做好涉企服務,從企業“找服務”向政府“送服務”轉變,主動了解企業所需所盼,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

《若干措施》把爲企服務放在了第一大板塊,強調要充分發揮市、區、街鄉鎮三級企業服務體系作用,廣泛開展企業服務大走訪,強調主動服務、精準服務、有效服務。充分發揮“服務包”機制和12345企業服務熱線作用,主動問需、全力幫扶、精準施策,對企業提出的困難、問題和訴求,邊研究、邊推進、邊落實,幫助企業復工達產,加快恢復發展。

1-7月,12345企業服務熱線累計受理問題3.45萬個,解決率86.38%,滿意率92.7%,有效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復工復產。

針對企業急難問題和困難行業集中訴求,採取“一企一策”“一業一策”等方式,加大協調解決力度。不斷提高行業和屬地管家服務質量和效率,堅持“接訴即辦”“一諾千金,一抓到底”,對於納入“服務包”的諮詢類事項,24小時內予以答覆;對於復工復產類訴求,7日內辦結,做到事事有反饋、件件有迴音。

“此次出臺的《若干措施》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立足‘主動辦’‘加快辦’‘方便辦’,推出一批針對性強、見效快、兌現方便的改革舉措,推動政策精準直達快享,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提振信心,加快恢復發展。”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戴穎在8月17日的發佈會上介紹了《若干措施》出臺的主要考慮。

數字賦能“全程網辦”

北京全面提升線上服務,積極回應疫情期間企業遠程辦公需求,在推廣電子證照和電子印章應用、惠企政策線上兌現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讓企業辦事更加便利。

《若干措施》大力推行涉企服務事項網上辦理,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大幅壓減申報材料,讓企業網上辦事更加快捷。實現惠企政策網上查詢和兌現,所有符合享受條件的企業“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達快享”。推動更多服務事項“全程網辦”“一照通辦”“一件事一次辦”。

“以前,查詢企業破產信息需要跑包括市場監管、公安、人社在內的7個部門,這7個區級部門分佈在不同地方,不算出結果的時間,跑完這7個部門最快也要一整天。”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王乃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作爲常年辦理企業破產業務的破產管理人,線下跑各部門辦事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不過,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大廳“企業破產(強制清算)”專門窗口開設後,他只需要去這一個地方就能辦完以前需要跑7個部門的業務。

目前,北京68個市級部門和16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部入駐市政務服務網,“辦好一件事”、跨省通辦等重點專題持續優化,助企紓困、惠企政策兌現、貸款服務等特色專區陸續上線,企業用戶數達245萬,除涉密等特殊情況外,政務服務事項全部“應上盡上”,市級97.98%的事項實現“全程網辦”。

劍指痛點堵點

“《若干措施》錨定一個‘準’字,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痛點堵點,出實招、見實效,切實解決企業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戴穎解釋道,例如延長經營許可有效期限、簡化異常名錄移出手續、拓展信用修復渠道等舉措,切實解決企業因多種因素影響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在簡化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移出手續上,《若干措施》明確,對因疫情影響暫時失聯或未按規定及時申報年報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進一步簡化屬地市場監管部門移出程序,對於能通過市場監管部門信息系統查詢到相關違規行爲已糾正的,企業無需提交證明材料。對於已變更地址或完成年報申報手續的,在受理後3個工作日內辦理移出。對於企業能夠通過提供有關材料證明其在原登記住所開展經營活動的,自查實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辦理移出。

針對疫情期間企業的突出資金壓力,《若干措施》綜合了多種措施予以紓困:對受疫情影響申報、繳納稅款有困難的企業,進一步壓減審批時限,申請當日完成延期申報審批、9個工作日內完成延期繳稅審批。優化企業出口退稅辦理流程,將正常出口退稅業務平均辦理時間壓減至6個工作日以內,對出口退稅信用好的企業階段性實行3個工作日內退稅到位,加快企業資金回籠。

北京養生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趙曦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近年來辦稅便利度不斷提高,特別是在留抵退稅辦理時,從線上申請提交到審批完成再到退稅款到賬的一整個流程,僅在一週內就可以全部完成,實在太方便了。我們公司的增量留抵稅額2300元6月上旬就到賬了”。

“截至8月1日,北京今年合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1400億元;社保緩繳政策惠及3.4萬家企業約115萬人,緩繳金額達到60億元;國有房屋租金減免政策惠及6.3萬家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減免金額近100億元;“融資紓困直通車”已向801家企業發放融資款62.5億元。”戴穎介紹道。

尋求政策新突破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34條措施中,許多原本只率先在北京某個行政區展開試點的助企政策,本次被集中在了《若干措施》中,統一在全市執行。

“原本散落在各地的政策集中起來之後,某個區的企業的各個項目、全程經營活動等,可以享受到所有的助企服務。同時,《若干措施》中的政策工具、手段特別多,包括財稅手段、簡政放權以及一些創新機制等,可實現一個文件達到多重目的的效果。”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如是評價道。

值得關注的是,《若干措施》中,對完善信用修復、簡化企業遷出等一攬子已經落地政策上有了新突破。

在拓展企業信用修復渠道上,《若干措施》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對符合條件的失信企業,實現“能修盡修”“應修必修”。如對由於疫情原因接受行政處罰並被公示的企業,2022年9月底前在信用中國(北京)網站開通“信用豁免申請”服務,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部門覈實認定後,不予納入不良信用記錄。

在完善歇業備案制度上,3月份,北京曾出臺市場主體歇業備案制度,截至目前,已爲210餘家企業辦理了歇業備案。《若干措施》進一步明確,市場主體歇業期間通過登記的住所或經營場所無法聯繫、開業後自行停業連續6個月以上的,不視爲違法行爲;爲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確有困難的,可在1%-4%範圍內申請降低繳存比例或緩繳,讓企業能夠“歇歇腳再出發”。

“《若干措施》是北京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舉措,將加強統籌協調,明確部門職責,下發任務臺賬,加強督導落實,使各項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見效,以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助力企業和經濟持續恢復發展。”戴穎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陸珊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