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雲南網

隨着自來水嘩嘩流出,村民臉上浮現出幸福的笑容。

盛夏時節,海拔3000米以上的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爛泥箐鄉犛牛坪片區涼風習習,“有飯喫,有衣穿,但沒有水什麼都不行。” 麗江市寧蒗縣爛泥箐鄉犛牛坪村村民金爾拾哈一擰院子裏的水龍頭,接水、洗菜,一股清冽的自來水嘩嘩流出,濺起陣陣水花,她的臉上也浮現着幸福的笑容。

山高坡陡喝水難

打開水龍頭,嘩啦啦的自來水就會流出來,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不過,對於犛牛坪的村民來說,卻是一件奢侈的事。

爛泥箐鄉犛牛坪村位於寧蒗縣東南部,東臨四川省鹽源縣、鹽邊縣,南鄰蟬戰河鄉,西鄰新營盤鄉、北鄰大興鎮。最高海拔3340米,最低海拔2550米,平均海拔2950米,屬於高海拔盆地,每年3月至5月,少雨乾旱十分明顯,區域性缺水嚴重,加之盆地屬於白雲質灰巖區,無常年地表徑流,地理、地質環境特殊,導致水體流失,缺水嚴重。

金爾拾哈介紹,以前這裏的村民通過水窖收集雨水、雪水,作爲一家人全年的日常用水。那些沖刷過屋頂積灰的雨水,流過發黃的PVC管,淌過樹幹鑿成的木頭管道和簡易鐵皮管,最後彙集到長着青苔,周邊全是泥土的用發黑的木板蓋着的水窖裏。那漂浮着灰塵、不明碎屑、甚至長出了寄生蟲的水,也是他們倍感珍貴捨不得浪費的,通常是全家人用一盆水洗臉洗腳,或是洗菜水用來喂牲畜,洗衣水用來澆菜……一盆水總是用到不能再用纔會倒掉。洗澡對於他們來說更是奢侈的事情,這種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每天必修課的日常護理,於他們必須是有重要的事情才捨得洗一次澡。

由於沒有固定水源,居住在犛牛坪的彝鄉同胞們,世世代代傳承的,不光是彝家煙火,還有他們無法擺脫、不得不堅持的運水之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春到夏,從秋到冬,他們一天天牽上馬,背上裝水的罐子,從遙遠的大巴莊河和米夾溝,爲一家人辛苦帶回幾天的用水。然而,隨着近幾年連續乾旱的氣候,3-5月份的米夾溝泉水日益乾涸,原本還能通過馱運喝上泉水的他們竟然只能靠雨水維持日常生活。

真招實幹 鄉村振興跑起來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也是農業農村發展的突破點和鄉村振興的發力點,水潤村莊,水利項目撬動着鄉村振興之路。爲答好“民生卷”,2018年3月雲南省菸草專賣局(公司)投入幫扶專項資金1250萬元修建的犛牛坪片區抗旱引調水工程項目完成,犛牛片區的犛牛坪、馬金子、二拉壩、爛泥箐4個村委會的18個村民小組1284戶4604人、4.2萬多頭牲畜的人畜飲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水源工程的建設完成,使這裏的鄉親們有史以來第一次喝上了自來水,當地羣衆也親切地稱之爲“二次解放”。

現在,金爾拾哈家裏的水窖“退休”了,乾旱年份人背馬馱運水的艱辛日子也過去了。金爾拾哈高興地向我介紹着今年的勞動成果“現在用水不愁咯,今年我多種了11畝的土豆,家裏還餵養了20多隻雞和4頭豬,收入過萬元一點問題都沒得。”

水利設施的完善,隨之帶來的是現代農業跨步發展,規模化養殖等一大批農業項目正在犛牛坪落地,今年犛牛坪村種植土豆6253畝,比去多種1073畝,增幅21%,種植蕎麥1174畝,比去年多種273畝,增幅30%,整村養殖綿羊7280只。抗旱引調水工程項目的建設,正夯實着犛牛坪村現代農業發展後勁,爲犛牛坪村注入了活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爛泥箐鄉犛牛坪片區抗旱引調水工程項目的建成,爲麗江市寧蒗縣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動力,打通了爛泥箐鄉犛牛坪羣衆飲水的血脈,深入推進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爲建設美麗鄉村添磚加瓦,菸草人與當地幹部羣衆的汗水交融,一同化爲汩汩清泉滋養着犛牛坪的每一寸土地,讓神奇俊美的犛牛坪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