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集中400多門大炮發動了震驚世界的炮擊金門行動。炮擊金門迅速挑動美國的神經,美國海軍派出航母戰鬥羣來到臺灣海峽。美國空軍向臺灣省內駐紮了100多架F100和F104戰鬥機,大有進逼我國東南沿海,擴大戰爭的態勢。中美之間的大戰似乎一觸即發。

然而,中美之間圍繞炮擊金門可能爆發的戰爭並沒有爆發。從事後的情況看,美國人似乎還認輸了。解放軍炮擊國軍軍艦,給國軍護航的美國軍艦竟然掉頭逃跑。爲何美軍入侵的陰謀沒能成功?這其中原因很複雜。但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大辦民兵師”運動。在當時中美大戰一觸即發的情況下,中國民兵師發揮出堪比洲際導彈的強大震懾作用,讓美軍不敢妄動。

那麼,1958年炮擊金門的前後,爲何中國民兵師的震懾力堪比洲際導彈,成功粉碎美軍入侵陰謀?

上圖_ 1958年,金門炮戰

第一,在炮擊金門之前,美軍和中國解放軍的國防後備力量民兵就有較量,而且以失敗而告終。

早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軍就和中國的國防後備力量民兵有公開較量。

1952年10月,美國空軍出動8架F84戰鬥機悍然入侵中國東北通化的領空,解放軍高炮部隊還擊,擊落美軍飛機。美軍飛行員被迫跳傘逃生,最後被民兵活捉。

同樣是在1952年秋冬季之交,中國民兵和安圖縣公安機關經過一個月聯合作戰,成功粉碎了美國特務組織“文隊”入侵中國境內刺探情報的陰謀。1952年11月,民兵和安圖縣公安局聯合作戰,將美國武裝特務組織“長白山氣象隊”一網打盡。

以上抓捕美軍飛行員和美國間諜特務的戰鬥就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而參與的主角就是中國的後備國防力量——民兵組織。早在抗戰時期,中國民兵配合八路軍和新四軍粉碎日軍掃蕩,殲滅日僞軍10多萬人。解放戰爭時期,民兵踊躍配合解放軍作戰,殲滅敵軍20多萬人,還承擔抓捕敵特,後勤運輸保障,維持解放區安全等任務。三大戰役期間,後方就有880萬的民兵組成隊伍支援解放軍,顯示出人民戰爭的強大威力。

上圖_ 進行射擊訓練的民兵

到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迅速轉入正規化建設,組建了海軍、空軍和陸軍的炮兵、坦克兵等技術兵種,承擔起保衛祖國抵抗侵略的神聖使命。而民兵這支來源於人民羣衆的武裝力量,也迅速成爲解放軍的國防後備力量,承擔維護社會治安、抓捕敵特間諜、守衛邊海防等任務。有的地區的民兵還直接參與生產工作。爲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所以,結合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的民兵抓捕美軍的表現,以及中國民兵在革命戰爭年代活動的介紹就能看到,中國民兵這支國防力量雖然在武器裝備上不如解放軍,有很多飛機坦克大炮,但民兵在粉碎美軍入侵,維護國家安全的戰鬥中還是體現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美軍在朝鮮戰爭期間派出特務蒐集情報一次次被民兵粉碎,美軍飛行員被民兵活捉,美軍方面就對中國民兵的戰鬥力有了相當直觀的感受。這就爲日後,中國在炮擊金門期間強化民兵工作,大辦民兵師而粉碎美軍入侵陰謀埋下了伏筆。

上圖_ 朝鮮戰場上的美軍戰機編隊

第二,解放軍炮擊金門,美軍動員其海軍和空軍來到臺灣海峽,企圖擴大戰爭入侵中國東南沿海,中央軍委實施“大辦民兵師”的工作,全民皆兵粉碎震懾美軍。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逐漸完善民兵制度。比如1951年,中央提出了建立普遍民兵制度的主張。到1952年,中央通過了《民兵組織暫行條例》,對民兵的制度和軍事訓練做了詳細規定。隨着義務兵役制制度的實施,民兵工作逐漸走向完善。

但到了1958年,形勢發生了很多變化。當時,東南沿海的形勢日趨緊張。炮擊金門前,國軍宣佈加強戰備。炮擊金門期間的1958年9月,美國從本土調集軍艦,加強第七艦隊的實力。美軍不斷出動軍艦給國軍護航,侵犯中國領海。中美大戰一觸即發。美軍甚至揚言,要在東南沿海實施登陸行動。這樣的形勢是極其危險的。雖然解放軍建立了相對強大的陸海空軍能隨時防禦美軍作戰(比如當時的解放軍空軍就有4500多架飛機,海軍有海軍航空兵和一批成規模的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艦艇)。

但如果戰爭真的爆發,美軍叫囂的登陸東南沿海的行動正式實施,在解放軍海軍和空軍實力整體不如美國的情況下,中國就得需要民兵組織作爲國防後備力量配合解放軍作戰,發揮抗戰時期的人民戰爭傳統,讓美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上圖_ 中國空軍裝備的米格17戰鬥機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央決定對民兵制度再做全面落實部署。1958年7月,面對日益緊張的國內外形勢,中央的相關會議提出“必須積極積蓄壯大後備力量,貫徹落實把民兵和預備役制度合二爲一,實現全民皆兵”的方針。民兵工作從和平時期的常態化建設轉入戰爭時期的應急化建設。會議決議要求國內公民,只要是成年的,人人接受軍事訓練並學會使用武器,解決平時正規軍兵員少,戰時擴軍的矛盾。城市的工廠、科研院所、國企單位和學校,農村的人民公社都建立民兵組織。

1958年8月,中央再次發出文件《關於民兵工作的決定》,文件指出——中國需要有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這支武裝力量除了強大的正規軍陸海空三軍以及各個技術兵種外,還必須把國內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全部武裝起來,實施全民皆兵。1958年9月29日,毛主席談話指出“帝國主義如此欺負我們,這是要認真對付的。我們不僅要有強大的正規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在帝國主義侵略我們的時候,我們讓他寸步難行”。全國民兵師迅速建立起來。

上圖_ 1959年,參加國慶閱兵的民兵師方隊

1958年9月是建立民兵師的高潮。9月12日新華社電訊就指出,從首都到邊疆,從城市到鄉村,全國各地掀起全民武裝的熱潮。人人習武,各個皆兵,氣壯山河的保衛偉大祖國,隨時準備打敗入侵者。

根據相關歷史資料的研究,北京的首都鋼鐵廠於1958年8月29日打出了首鋼民兵師的番號,這是中國第一個民兵師部隊,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全國的城鄉單位都學習首鋼,建立自己的民兵師。截止到1958年年底,中國組建了5175個民兵師、44000多個民兵團,民兵人數達到2.2億人。如此強大的國防後備力量,成爲任何國家都望而卻步的強大軍事力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炮擊金門的前線廈門,光廈門大學就組建了包含步兵和炮兵、高射機槍連在內的500多人基幹民兵營,隨時準備粉碎敵軍進犯。

上圖_ 1958年,金門炮戰 舊照

1958年距離朝鮮停戰才過了5年,美軍對朝鮮戰場以志願軍名義參戰的中國解放軍的強大戰鬥力一定記憶猶新。再加上解放軍的後面有2.2億民兵作爲其助手和後備力量,美軍確實有入侵東南沿海的想法,也做出了一些戰爭恫嚇,但美軍始終不敢把想法變成戰爭的現實。

必須指出的是,1958年民兵建設是面對美軍入侵所做出的應急性民兵擴軍工作,還存在一些質量建設的侷限性。到了1959年以後,民兵工作全面重視質量工作。到1973年,民兵隊伍除了民兵步兵外,還有地面炮兵、高射炮兵、防化兵、偵察、工程兵等專業技術民兵隊伍。1972年到1976年,民兵火炮數量增長了30倍。民兵武器裝備進一步增強,軍事實力進一步提升。當然,這是後話了。

上圖_ 1958年閱兵時,接受檢閱的民兵隊伍

第三,1958年10月1日進行的國慶9週年閱兵,公開展示民兵的建設成果,起到了震懾美軍的作用。

1958年10月1日的國慶閱兵更像是莫斯科保衛戰,德軍兵臨城下的蘇軍閱兵。是一次戰前的預演,也是對美軍的有力震懾。

彭總在閱兵講話中着重提到中國人民保衛祖國的決心和大辦民兵師的工作。這點從彭總的閱兵講話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中國人民是熱愛和平的,但決不懼怕帝國主義的戰爭威脅。如果美國侵略者不顧全世界人民的反對,將戰爭強加到我們的頭上。我國人民必將在保衛祖國的神聖旗幟下,爲反抗侵略而戰,爲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而戰”。

彭總提到的大辦民兵師運動,其講話大意是,全國已經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建設民兵運動,人民解放軍對於民兵的工作給予支持。而復員軍人是民兵的骨幹。中國有強大的正規軍,又有深入人民的民兵隊伍,國家安全有絕對保證。這個講話等於在告誡美國方面,中國的軍隊和民兵已經做好了抵抗侵略的準備。

上圖_ 1958年閱兵中的摩托化步兵

閱兵分列式開始後,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的軍事院校、野戰軍方隊、水兵方隊組成徒步方隊通過閱兵場。摩托化步兵、地面炮兵、高射炮兵、IS2坦克和自行火炮組成的機械化裝備方陣在徒步方隊後面通過閱兵場。空軍的93架米格15比斯、米格17和伊爾28轟炸機飛過閱兵場上空,向我們的對手展示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在正規軍閱兵分列式結束後,北京的7個民兵師依次通過閱兵場,包含鋼鐵廠和發電廠的技術工人民兵,手持衝鋒槍的3個國棉廠民兵、揹着報話機和卡賓槍的北京郵電大學的學生民兵方隊。來自華北白洋淀和太行山的農村民兵方隊也手持步槍衝鋒槍參加閱兵式,其中很多人是打敗過日軍的民兵英雄。

上圖_ 1958年閱兵中的華北民兵代表

1958年10月1日的閱兵式以盛況空前的民兵隊伍而載入史冊,來自各行各業的民兵隊伍通過閱兵場向全世界公開亮相,這能說明什麼?這說明當時的中國已經有了強大的民兵隊伍。而這次閱兵也確實在客觀上起到了震懾美軍的效果。整個炮擊金門期間,美軍始終沒有發動入侵東南沿海的行動。其意義不亞於當時的蘇軍把洲際導彈拿出來震懾美軍。

時至今日,信息化戰爭已經讓民兵建設產生重大變化,民兵更求質量而非數量。但中國人民在1958年大辦民兵師期間所表現出的保衛祖國的精神鬥志是我們一定要永遠傳承下去的。

作者:孫毅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我國大辦民兵師時期1958-1985的民兵建設探析》 中南大學碩士 胡娟娟

[2]《大閱兵》 郭勝偉 中共黨史出版社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