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四川省发布相关文件称,即日起至20日取消主动错避峰需求响应,在全省(除攀枝花、凉山)的19个市(州)扩大工业企业让电于民实施范围,对四川电网有序用电方案中所有工业电力用户(含白名单重点保障企业)实施生产全停,放高温假,让电于民。8月16日,四川达州发布有序限电预告,表示在采取一切措施仍无法缓解供电压力的情况下,将对辖区内的居民用户实行有序限电,每条线路计划持续时间约两个半小时。当前,四川省电力供需形势已由7月的高峰时期电力“紧缺”,转变为全天电力电量“双缺”的严峻局面,预计全省最大用电负荷将比去年同期增加25%,电力保供已经面临严峻局面。

极端高温导致的负荷激增叠加丰水期来水偏枯是主要诱因。近日,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天气频现,极端性特征明显。从8月7日开始,四川迎来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峻的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部分地区已出现持续性的40℃以上高温天气。据四川省电力公司数据,今年7月4日至16日,四川电网最大负荷达5910万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14%。居民日均用电量达到3.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3%。

与此同时,水电为主的四川迎来历史同期最少降水量,丰水期来水偏枯严重。四川丰水期多从5月或6月开始,一直持续至9-10月。但由于今年降雨持续偏少,7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135.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48%,位列历史同期第一位。8月以来,四川水电来水偏枯达五成,水电供电支撑能力大幅下跌,直接造成以水为主的电力结构供应短缺。据四川省统计局数据,2021年末四川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8947万千瓦,水力发电量3531.4亿千瓦时,占全省发电量的81.6%,高于全国67个百分点,水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丰水期来水不足严重影响四川电力供应,短期内就不得不限电加以调控。

四川通常电力充裕,是传统的外送电大省,也是“西电东送”的重要送出端,向重庆、湖南、江西、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送电。目前四川省已形成“五直八交”外送通道,最大外送能力达到3564万千瓦,居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底,四川水电外送电量连续5年超过1300亿千瓦时,占自身水力发电量的约1/3。2022年8月15日,四川再次召开电力保供调度会,提出增大水电留川规模,大幅削减四川低谷年度外送计划电力。但是四川省内向家坝、洛溪渡、锦屏等梯级大型水电站,均由国家统筹安排开发和消纳。其电量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分配,省内、省外有固定的分配比例,并不是可以四川优先,即使是自身缺电的情况下仍须外送履约。

面临电力缺口,除了与接收方商量,增大水电留川规模、大幅削减外送计划电力外,四川省还需要争取省外电力紧急支援。据说目前所有电力入川通道已全部满负荷运行,跨省跨区电力支援难度增大。因此,虽然本次限电通知是到20日,但如果降雨不足发电量较同期仍会偏低,不排除限电会持续的可能。届时,可能会对四川工业生产甚至民生用电产生一定影响。

尤其是,四川是光伏和半导体硅片第二大产能地,占全国产能14%。受四川省本轮限电影响,四川地区硅料、硅片及电池片企业可能需要停产停工一段时间。限电通知已经明确本次停电未将白名单重点保障企业排除在外,因此半导体企业也将受到影响。此外,四川省还是国内锂电上下游产业聚集区,锂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在全国均占据较大份额。然而,就影响而言,短期内企业库存可以保障供应,生产经营不会受到重大影响,所以对行业整体应该影响不大。当然,如果限电时间延长,则会给四川工业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短期而言,有序用电是解决高温天气导致电力负荷突升的最有效方法。极端气温下居民用电负荷波动性大,但持续性不强,而且居民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大致29%,工业企业用电量则接近68%,对工业企业实行有序用电,减少小部分工业用电,就可以达到缓解电力供需紧张,保障居民用电。

长期来看,今后出现极端气候的概率很可能还会增加,电网建设和多元化电力结构是应对的根本措施。一方面,近年来四川全社会用电量增长较快,稳居全国增速前列,且预计“十四五”期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四川水电占比较高,占比较低的其他电源不足以应对此类电力短缺。提升其他电源比例,也应该是弥补电力供应缺口的一项重要保障。此外,由于气候变化,未来或将面临越来越不稳定的气候,而且随着风电光伏比例提升,电源将越来越不稳定。因此,我们将面临用越来越不稳定的电源去应对越来越不稳定的气候,电网智能化和电网扩容需要提前布局。(作者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