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心脏手术中。 刘旭杰正在查房。

心脏手术从无到有、心血管介入治疗由弱到强……近年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不断向“生命禁区”发起“心”挑战。

在基层医院,要想发展好心血管专业,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为适应学科发展需要,7月1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将心血管内科的三个病区及胸心外科病区

进行整合,正式成立心脏病诊疗中心。该

中心的成立,掀开了济南市第三人

民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发展的新篇章。

“心尖之舞”告别“心”病

健康的心脏,犹如一台永不停息的发动机,让生命充满活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被心脏问题所困扰。

胸闷、憋喘的老毛病,困扰着李大爷几十年,吃药打针也不见效。近些年,随着年龄增长,病情越发严重。在家人的陪伴下,老人来到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老人被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如不及时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依靠传统的药物治疗难以达到好的疗效,心脏射频消融技术的出现,让治疗有了新选择。”心脏病诊疗中心主任刘旭杰说。射频消融是一种介入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该手术一次性根治成功率可达98%以上,复发率和风险极低。2020年11月7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李松南教授的指导帮助下,仅用时35分钟,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顺利完成首例心脏射频消融治疗。

回首过去,从2003年,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正式成立,开启了心脏病诊疗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在当时,受制于技术、人才、硬件等条件,医院在心血管介入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面对复杂病情,仍然“无从下手”。如今,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手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IABP)植入、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等多种较高难度的治疗技术,被心内科专家运用得“炉火纯青”。

2021年,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与北京安贞医院合作共建的“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中心”正式启动。与国家一流专业医院接轨,双方在临床研究、学科建设、双向转诊、人才培养、远程医疗、共患疾病等方面展开合作,不仅能让我市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北京大医院的高超技术,同时也让医院的心脏病诊疗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心”团队突破“生命禁区”

能否开展心脏手术,往往衡量着一所医院的综合实力。然而,在2020年之前,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心脏外科领域还是空白。

随着心内科发展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心脏病人得到规范、专业、有效的治疗。当各种复杂病例越来越多,介入治疗的办法就很难解决,无形中倒逼心脏外科专业的发展。

“我们创造了历史!”2020年5月23日上午11点,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激动和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庞。看似平常的一天,却因一台高难度手术变得不平常:对患者李女士来说,手术让她摆脱了心脏疾病的纠缠;对于医院而言,这台手术填补了医院心脏外科手术的空白。

31岁的李女士在查体中发现心脏有1.8厘米的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属于先天性疾病,往往因症状不明显而被忽视。随着年龄的增大,症状才逐渐显现,如不及时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个看似微小的“缺口”,就像埋在李女士身体里的“定时炸弹”,手术是排除“炸弹”的唯一选择。

从2019年起,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购置先进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围绕“心”领域开启“心”探索。“经过前期准备,面对这一病例,我们是有底气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王玉庆说,“在医生眼中,手术不分大小,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做到百分百的努力。”

5月23日上午9点,在重症医学科、手术麻醉科的通力配合下,手术正式开始。层流手术室里,心电监护仪上的波形有规律地闪动着,发出让人安心的滴答声;无影灯下,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器械护士熟练操作,配合默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鏖战,病魔终被降服,患者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获得成功。

同样,49岁的董女士因为感冒、呼吸困难入院,在检查时却意外发现其心脏上房间隔缺损达4厘米。心脏大血管外科联合超声科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评估,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体外循环下,手术团队采取“房间隔缺损修补+三尖瓣成形术”,让董女士的心脏迎来新生。

从0到1,需要量的积累,才能完成质的飞跃。心脏手术的开展,亦是如此。“心脏外科手术的开展,必将带动多学科整体提升,为更多的心脏病患者带来康复希望。”刘旭杰说。

创建“胸痛中心”架起生命“绿色通道”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等心血管病患者日益增多,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成为关键。

“病人的生命等不起。”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深知,必须建立一个完整规范的“胸痛中心”,为心脏病患者搭建起“救心高速路”。2018年,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实现从患者发病、院前急救、120转运、入院检查、紧急抢救等过程的无缝对接。同时,医院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

几天前,45岁的李先生突然直冒冷汗,胸部传来阵阵剧痛。家人赶忙拨打“120”,第一时间送到医院急诊科。当刘旭杰赶到医院时,值班大夫早已为患者完成全部检查,并与家属在治疗方案上达成一致。

“导管室准备就绪。”刘旭杰身着厚重的铅衣,长长的造影管顺着导丝从患者右手桡动脉缓缓进入,顺着弯弯绕绕的血管到达心脏。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的前降支起始完全闭塞。导丝顺利通过病变,完成球囊扩张,顺利植入支架后,患者病变部位血流恢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在心脏治疗领域有一个“D-to-B”指标,即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进行介入治疗导丝通过血管闭塞段的时间,是衡量一家医院急性心梗救治能力的硬指标。当前,国际指南和国家胸痛中心“D-to-B”的要求是90分钟内。2020年,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D-to-B”平均时间在70分钟左右,2021年缩短至65分钟。2022年,心脏团队再度发力,将“D-toB”时间缩短至54分钟。今年6月,心脏团队仅用14分钟成功抢救一例心梗患者,打破了医院既往18分钟的记录。“从患者发病到120急救再到急诊诊断,最后到导管室接受治疗,这一顺畅流程背后医护人员的付出是巨大的。”刘旭杰说。

道路,是探索者的道路;脚印,是开拓者的脚印。在刘旭杰看来,心脏病诊疗中心才刚刚起步,前进道路任重而道远。“未来,心脏病诊疗中心将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升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为老百姓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全力打造济南东部心血管疾病诊疗高地。”刘旭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