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朱玥怡)8月18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召開2022年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佈會,發佈了《煤炭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與《煤炭行業社會責任指南》。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行業協調部處長唐秀銀在會上表示,煤炭作爲傳統化石能源,是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不可替代的部分。隨着能源結構轉型需求越發迫切,我國頂層設計中煤炭行業發展的指導方向亦轉向清潔化和智能化。

作爲關係國計民生的能源“國家隊”,煤炭企業在國家能源戰略中發揮着“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2021年國內煤炭供需持續偏緊,煤炭市場高位震盪,煤炭行業克服多重困難,在確保煤礦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加快釋放優質產能、挖潛增產,爲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2021年我國全年煤炭產量41.3億噸,同比增長5.7%,創歷史新高;其中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產量40.7億噸,同比增長4.7%。全國鐵路累計發運煤炭25.8億噸以上,同比增長8.8%。

與此同時,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營業收入3.3萬億元,同比增長58.3%;應收賬款4313.7億元,同比增長60.1%;資產負債率64.9%;利潤總額7023.1億元,同比增長212.7%。前5家、前10家大型煤炭企業利潤佔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的比重分別達到25.7%和30.2%,經濟效益進一步向資源條件好的企業集中。

《煤炭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2022)》(“藍皮書”)指出,整體來看,近年來出於能源轉型的考慮,我國煤炭行業進入“重點發展優質產能,逐漸淘汰劣質產能”的階段。在具體政策法規方面,國務院以及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礦山安全監察局等多部門近年來都陸續印發了支持、規範煤炭行業的發展政策。

藍皮書提出,我國煤炭行業社會責任的內涵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煤炭企業對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環境、社區、消費者、供應商、競爭者、股東、債權人、員工等)自願承擔與自身情況相適應的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以創造企業價值,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和諧、更可持續、更加公平、更爲安全的發展。

“煤炭行業整體社會責任表現處於起步者階段。”藍皮書援引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21)》顯示,煤炭行業社會責任發展指數爲38.9,總體處於二星級水平,即起步者階段,在19個重點行業中排名第8位。

就具體的議題而言,煤炭行業存在表現不均衡的情況。煤炭行業在股東責任、政府責任方面信息披露水平較高,但在綠色運營方面表現較弱。因此,煤炭企業應正確評估各項議題對企業發展的影響程度,從制度體系建設、績效指標管理兩方面提升對社會環境議題的管理水平。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與責任雲研究院編寫的《煤炭行業社會責任指南》顯示,與信息披露漸強趨勢形成對比的是,當前的ESG投資策略對煤炭行業並不樂觀,煤炭行業提升ESG表現任重道遠。

隨着2021年雙碳目標的“N+1”政策體系正式發佈,“十四五”時期,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碳排放總量、強度“雙控”政策措施將更加嚴格,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還將持續下降,煤炭總量增長空間將越來越小。

《指南》指出,這將倒逼煤炭企業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新發展理念,加快向生產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產業分工專業化、煤炭利用潔淨化轉變,加快建設以綠色低碳爲特徵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