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林倩梅 杭州報道

當前,浙江省正迎來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的重要時期。

今年6月召開的省第十五次黨代會上,浙江亮出了未來五年“兩個先行”的奮鬥目標——在高質量發展中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現代化先行。

高質量,是浙江發展的主線,也是“兩個先行”的底氣。近年來,在“鯤鵬行動”“騰籠換鳥、鳳凰涅槃”“鳳凰行動”“四大建設”等覆蓋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的省域戰略與規劃指引下,浙江實現了從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的躍升,並形成了民營經濟、數字經濟、高水平均衡協調發展等金名片。2021年,浙江GDP超過7萬億元,人均GDP超過11萬元,城鄉居民收入穩居省區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時期,浙江面臨着比以往更深刻複雜的發展環境。一方面是新發展階段下的種種利好,包括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勢所趨,“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紅利,碳達峯碳中和以及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歷史機遇;另一方面,浙江的發展也面臨着不少挑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依然艱鉅,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動能不夠強勁。

面對種種挑戰和不確定性,未來五年浙江如何在共同富裕示範區與現代化先行省建設的核心框架背景下開闢新經濟版圖,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殷志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從資源小省走向經濟強省,創造了一系列經濟奇蹟,湧現出亮點紛呈的地區經濟特色,並逐步凝練形成以民營經濟、數字經濟、海洋經濟、綠色經濟爲代表的“四大經濟”主體形態。上述四大經濟在全省經濟總量中的佔比達三分之二,是浙江發展的比較優勢所在,也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所在。

在浙江深入推進“四大建設”的總體戰略格局下,未來可結合環杭州灣產業帶、溫臺沿海產業帶、金衢麗產業帶三大產業帶以及寧波舟山海洋中心城市展開佈局,推動“四大經濟”特色產業成鏈集羣,推進資源要素高效配置,構築省域高質量發展的生產力佈局新版圖。

持續放大“四大經濟”優勢

《21世紀》:“四大經濟”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浙江過去多年所形成的塊狀經濟升級爲當前的“四大經濟”背後,有着怎樣的思考與意義?

殷志軍:從塊狀經濟升級爲“四大經濟”,是浙江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區域和產業競爭力的迫切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逐步發展形成“一縣一品”“一鎮一品”的塊狀經濟,在強化專業化分工協作、吸納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塊狀經濟累積的產業層次低下、創新能力不強、轉型升級緩慢等問題逐漸顯現。

2003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第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八八戰略”,對民營經濟發展、塊狀經濟升級、推動“數字浙江”建設等方面均有部署。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從基於地方優勢的塊狀經濟起步,歷經技術變革引領、產業分工重構、雙碳戰略轉型等,逐漸形成更高層次、更高能級的民營經濟、數字經濟、海洋經濟和綠色經濟四大經濟形態。

當前,“四大經濟”已成爲浙江經濟的主體形態,貢獻了省域經濟總量中的2/3。它們是浙江發展的比較優勢所在,也是浙江未來經濟增長點所在。

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發展的“10個着力”,“四大經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着力推動全面轉入創新驅動發展模式”中,打造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升級版;在“着力塑造引領未來的新增長極”中,努力建設國家經略海洋實踐先行區,加快海洋強省建設。

《21世紀》:做強做優“四大經濟”,浙江有怎樣的基礎?

殷志軍:發展“四大經濟”,浙江優勢明顯。

其中,民營經濟是浙江塊狀經濟的主體形態,也是浙江經濟發展的最大特色。2021年,浙江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67%的地區生產總值,對全省經濟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數字經濟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是推動低小散的塊狀經濟向高精尖產業轉型的主動力。2021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6萬億元,佔GDP比重達48.6%,已成爲浙江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海洋經濟也是浙江經濟最活躍的板塊之一。自2003年提出“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重大戰略目標以來,浙江持續向海洋經濟強省邁進。截至2021年,全省實現了近萬億元的海洋生產總值。

綠色經濟正成爲浙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近年來,浙江圍繞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堅定推動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建立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出臺了全國首個省級GEP覈算標準,生態資源轉化通道日益拓寬。

《21世紀》:從全國來看,圍繞“四大經濟”助力浙江開闢新經濟版圖的作用與意義是什麼?

殷志軍:深入發展“四大經濟”既是順應技術產業變革趨勢、實現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的重要抓手,也是浙江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舉措。

以數字經濟爲例。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經濟越來越呈現數字化特徵。浙江作爲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第一梯隊,兩化深度融合、智能製造、企業上雲等均走在全國前列。推動數字經濟升級,有助於加快打造數字變革高地,爲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探索新路徑,爲浙江推進“兩個先行”提供強大引擎。

此外,發展綠色經濟是響應“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碳達峯碳中和的提出把我國的綠色發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是未來數十年內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基調之一。壯大綠色經濟,將爲實現“雙碳”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依託三大產業帶打造“四大經濟”產業集羣

《21世紀》:“四大經濟”結合三大產業帶高地,分別提出了不同的發展目標與路徑,全省11個設區市按照這一發展導向分別具有怎樣的基礎與優勢?

殷志軍:在浙江深入推進“四大建設”的總體戰略格局下,可結合三大產業帶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推動“四大經濟”發展。

具體包括:以環杭州灣產業帶爲主體,打造世界先進的數字經濟變革高地;以溫臺沿海產業帶爲主體,打造引領全國的民營經濟發展高地;以金衢麗產業帶爲主體,打造全國前列的綠色經濟轉化高地;以寧波舟山海洋中心城市爲主體,打造全國一流的海洋經濟融合高地。

目前,全省11個設區市基於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大經濟”發展比較優勢。

在杭甬嘉紹等地,已形成涵蓋關鍵控制芯片、信息軟件、物聯網系統、電子商務、大數據等產業的完整的網絡信息產業體系。溫臺沿海地區是民營經濟的發祥地,也是塊狀經濟、市場集羣最爲典型的地區。金衢麗處於錢塘江和甌江兩條主要江河的中上游,聯動湖州等地,構成了全省綠色發展的屏障,孕育着綠色經濟的主動能。尤其是衢州,已成功創建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省級建設示範市、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此外,寧波和舟山兩市油氣貿易、交易、儲備、運輸等產業發展迅猛,成爲了我國油氣資源的重要流通樞紐。

推進差異化、協同化部署

《21世紀》:圍繞“四大經濟”推動新一輪三大產業帶發展,在規劃編制方面,需要有怎樣的視角與考量?如何才能形成強有力的推動抓手?

殷志軍:“四大經濟”是有機協同的整體,在內容上有交織,在路徑上有融通,在地域上有疊加,其發展應根據各地區經濟基礎、資源稟賦與發展潛力,進行差異化、協同化部署。

在具體規劃編制中,要重點抓好四大突破口,形成產業帶發展的核心抓手。

一是聚焦優勢產業集聚。立足各地發展基礎和優勢,着力打造一批上下游緊密銜接、帶動各城市經濟協調互動的標誌性產業鏈,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特色產業集羣。

二是聚焦平臺能級提升。重點推動全省高能級平臺2.0版建設,爲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羣提供支撐。

三是聚焦產城融合發展。謀劃建設未來科學場景、產業場景、城市場景、鄉村場景,實現“產學研用”“產城人文”跨學科、大協作、高強度的集羣式佈局,支撐“四大經濟”融合發展。

四是聚焦體制機制突破。部署推進市場規則協同和要素市場協同。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總體要求下,以三大產業帶爲重點,率先建立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商品服務體系、市場監管體系,放寬和優化“四大經濟”相關產業的市場準入等。

《21世紀》:目前浙江推動“四大經濟”發展,還面臨哪些關鍵阻礙?

殷志軍:未來浙江推動“四大經濟”更高質量發展,主要還面臨三方面的阻礙和挑戰:

一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雖然浙江“四大經濟”規模總量大,但科技貢獻率不高、“卡脖子”關鍵技術亟需突破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比如在數字經濟領域,原創性、基礎性的技術成果還不多。

二是推動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協調發展。近年來,浙江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但企業總體規模偏小、創新能力偏弱、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相對薄弱等問題依然存在。比如在海洋經濟領域,如何實現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保持傳統臨港產業與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齊頭並進,是必須破解的難題。

三是拓寬生態價值轉化路徑,加快生態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當前,浙江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仍處於試點探索階段,生態資源度量難、交易難、抵押難、變現難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加快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渠道,推動“四大經濟”高質量發展,依然是現階段要面對的重要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