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一安):8月17日,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人論壇在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與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辦。文牧野、姚婷婷、餘曦、李亙、陳劍瑩等青年影人圍繞當下國產電影創作中的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分享經驗。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青春表達與時代精神”。近年來,新主流電影在題材和形式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突破,湧現出一批優秀作品,青年電影人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們密切關注社會現實,創新表現形式,通過影像力量傳達時代精神。新生代電影創作者在中國電影市場的活躍度日漸提升,在題材內容和創作手法上不斷突破,推動着中國電影產生新的多元化變革。

青年導演文牧野表示,在有限的空間裏讓每個角色足夠立體,是他的拍片標準。 在談到自己作品中經常使用羣像式表現手法時,文牧野表示,單獨的個體不足以完全支撐一類人。“我沒有強化自己只做羣像,但是我的標準是,電影裏的每一個人物都儘量讓他們足夠立體。拍攝《我不是藥神》的前期,我會走訪病人、醫生、醫藥代表,蒐集很多資料,把相對代表性的精華提取出來;拍攝《奇蹟笨小孩》的過程中,我走訪人才市場、電子廠,先做調查,然後在電影空間中找到可以填充這些素材的地方,在有度地控制量、服務於故事的同時還要有一定人物質感的露出,既服務於整個電影、又服務於每個人的氣質。”文牧野認爲,田野調查很重要,要在不斷地走訪中“提取精華”。

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中國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進程中,青年電影人們肩負着歷史和時代賦予的使命。在近年來的新主流電影中,越來越多的青年影人表現出令人驚喜的才華和活力,帶來了不少精品佳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