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

光明網訊(記者 金凌冰)金庚康復醫院七樓有一個特殊的區域——病房改造成的房間裏擺放着一張張小牀,房間裏的十多個孩子,雖然步伐有些不穩,但十分活潑。看到宋兆普院長進來,孩子們紛紛湧上去開心地喊着“爺爺……爺爺……”這是金庚康復醫院每天都會出現的場景,而這些“特殊的”孩子們是宋院長收治的腦癱棄兒。

8月17日,“‘趕考路’上再尋焦裕祿”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在這裏,我們見到了院長宋兆普。

宋兆普今年58歲,曾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等多個榮譽稱號。從醫42年來,他始終不忘“感恩病人,好好救人”的金庚祖訓,醫治患者130萬餘人,義務救助貧困殘疾患者4000多人,被很多腦癱患兒稱作“天使爺爺”。

宋兆普接受採訪 大河網供圖

中醫傳承融於血脈

“父親非常嚴格,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要求我背醫學書,守規矩,《藥性四百味》《湯頭歌決》《醫宗金鑑》等都得背得滾瓜爛熟。”宋兆普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幾乎是被醫書填滿的。

15歲開始,宋兆普就跟着醫生父親宋金庚學中醫。父親不但醫術高超,而且耿直仁慈、樂善好施,紮根鄉村,在當地頗有威望。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宋兆普始終把中醫傳承作爲人生信念。在他看來,中醫中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精華,作爲中醫工作者,傳承、振興中醫中藥義不容辭。

父親給宋兆普留下的不僅是中醫的知識寶庫,還有醫者的仁心。宋父還經常講起焦裕祿的事蹟。焦裕祿的堅持、韌勁、無私奉獻給宋兆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要向父親和焦裕祿學習,要把老百姓當作親人看待,幫助他們治好疑難雜症。

後來,宋兆普把父親留下的家庭診所從老家搬到了汝州市區,掛牌成立了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幾年來,醫院建設漸成規模,社會各界反響良好。

宋兆普和腦癱患兒,大河網供圖

醫者仁心,臻一技而濟天下

大醫精誠,止於至善。孫思邈的這句話被譽爲東方的“希波拉底之誓”。在宋兆普身上,這句話得以生動呈現。

在研習家學的基礎上,宋兆普結合在河南中醫學院所學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在臨牀中取得了明顯療效。一直以來,兒童腦癱都是醫學難題。見多了腦癱患兒家庭的血淚,宋兆普把攻克小兒腦癱這個醫學難題作爲一生的追求。經過不斷的努力,宋兆普用中醫療法治療了一大批腦癱患兒,部分成果也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作爲一名從鄉村走出來的醫生,百姓的苦難被宋兆普真真切切地看在眼裏。“作爲一名黨員,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幫助他們”,宋兆普說。2009年,宋兆普在福利院看到飽受病痛折磨、無法自控地身體扭曲的腦癱兒,他當即決定接收這些棄兒。隨後,這128名孩子被送往了金庚康復醫院。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這批患兒得以好轉,七十多個孩子被國內外的家庭收養,開啓了人生新的篇章。

宋兆普的大愛,跨越了年齡,也跨越了地域和民族。2015年,宋兆普第一次來到相隔4000多公里的和田地區墨玉縣進行義診。在這裏,許多患兒因爲救治不及時落下殘疾,這讓宋兆普十分痛心,也暗自決定全力救治這些孩子。隨後幾年,宋兆普16次赴新疆巡診,共接收了66名新疆腦癱患兒。治療期間,金庚康復醫院共減免醫療費用300多萬元,經評估救治有效率達98%。

來自新疆的貝麗克孜領着自己患有腦癱的兒子在金庚康復醫院治療已有5年。據她講述,她剛來到河南的時候,兒子連基本的行動能力都沒有,經過治療,現在已經能喊人、能喫飯,甚至可以走路了。

貝麗克孜是無數被救治的家庭的一個縮影。隨着宋兆普幫助的患兒數量增加,他也成爲和田當地家喻戶曉的人物。宋兆普在新疆的善舉,不但推進了當地腦癱患兒的治療水平,還通過推動建設康復醫院,促進了當地醫療水平和就業率的提升。

宋兆普治療腦癱患兒的新聞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2010年9月,宋兆普的醫院被民政部增設爲省級“明天計劃”腦癱兒童治療康復定點醫院,腦癱患兒每人每年能獲得5萬補助,汝州市也每年拿出500萬元用於支持和田市腦癱患兒康復事業。

2017年宋兆普入圍感動中國候選人,這是對他爲腦癱患兒付出的認可,也是對他醫術、人格的肯定。在接受採訪時,他說:“我做慈善治療腦癱患兒,不想感動誰,只想讓這羣孩子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關注腦癱兒童,讓這羣孩子早日康復,幸福快樂地成長。”良醫救病人,仁心惠百姓。在四十餘年的行醫生涯中,宋兆普傳遞和開拓的是中醫技術,是無數患者的希望之火,更是懸壺濟世的赤誠醫者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