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锐 通讯员 郑元亚杰

抗击疫情,众志成城。

在钱塘区伊萨卡社区的抗疫队伍里,活跃着一群“95后”“00后”的身影,无论是参与全员核酸,还是进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默默坚守、无私无畏的青春身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学生:年轻的“老战士”,被需要很开心

“姐姐,明天核酸人够不够,不够我再拉个同学一起来。”已经是晚上10点多,王馨苑还在担心第二天全员核酸的人员配备,跟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沟通想办法。

说起王馨苑,大家对这个名字都非常熟悉了,从今年4月第一场全员核酸任务开始,王馨苑就加入伊萨卡社区防疫队伍跟大家一起奋战了。今年20岁的王馨苑目前在浙江工商大学读大二,别看年纪不大,却已经参与了小区10余场核酸检测任务、50余次常态化核酸任务。从发出门单到守门岗,从维持秩序到扫码核验,几乎参与了核酸采样任务的全过程,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

“我平时在学校里也经常参与一些志愿服务项目,偶然一次机会在学校的志愿者招募信群里看到社区需要疫情防控志愿者,就第一时间报名了,对我来说是不一样的体验。”由于学校离小区还有点距离,王馨苑每次都要凌晨4点多起床,还需要打车过来,这样才能保证在5点30分之前赶到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需要更多的责任感和毅力,虽然经常要起早贪黑,但是只要有需要我都会来,能够被需要我觉得很开心,很有意义。”

新高一:不一样的“开学第一课”

8月18日伊萨卡小区浩泽园点位的全员核酸现场,15岁的毛飞扬正在发着出门单。

毛飞扬9月份即将迈入高一,假期里,家里人鼓励他参与一些志愿服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考虑到孩子还小,我们给他安排了发放核酸检测出门单的任务。小伙子早早就来社区报到了,挺积极的。”

发出门单的任务虽然简单,不过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少发、不漏发,否则不但会影响居民出门,还会弄乱现场秩序。毛飞扬一人负责两支队伍,他眼疾手快两面兼顾,偶尔发现居民忘拿了,他一个箭步就飞奔上去把出门单送到居民手上,时不时就会把居民给逗乐了。说起做志愿者的感受,毛飞扬一直说“不累”、“还好”,“我平时起得也挺早的,还是挺习惯的,马上要上高一了,到时候学习强度肯定很大,有心理准备,我就把社区实践当作我的开学第一课吧。”

大高个:我和妈妈是最佳拍档

在核酸检测现场,20岁的方森泽穿着蓝色防护服熟练地操作扫码,1米85的大高个让狭窄的采样亭显得有点局促,“刚开始有点不习惯,现在觉得挺习惯了。”因为母亲孟黎燕一直在社区做志愿者,放暑假回来的方森泽也开始跟着母亲张罗忙碌。

一开始是帮忙贴条形码、搬运物资,做一些准备工作,后面孟黎燕便教他扫码以便在关键时刻可以“顶上”,这两天全员核酸检测果真派上了用场。“年轻人上手快,再加上本身在学校学的是护理专业,懂一些医疗知识,参与核酸检测绝对是专业对口了。”在核酸检测点位上,母子两人一个采样一个扫码,秩序井然,配合得十分默契。“多的时候一天要扫1500多人,妈妈的速度很快,我就紧跟她的节奏,我们俩所在点位每次都是做得量最多的,我和妈妈现在可是最佳拍档了。”

新社工:刚入职两周,压力很大也很有挑战

98年出生的施超是伊萨卡社区新入职的社工,刚入职两礼拜就赶上了本轮疫情,由于疫情突发人员紧张,他被安排到了全员核酸点位上扛起了“点长”的重担,负责整个点位的物资统筹、人员调配、秩序维护,还要处理一些突发情况。

这几日全员核酸,每天早上5点钟多开始,施超便忙碌起来,安排点位的大小事项,确认人员、清点物资、梳理一些常见问题等等,“做社工的节奏比我原来想象中的要快很多,碰上全员核酸更是要又快又细,压力很大也很有挑战,但是我觉得自己可以的!”点位上一轮检测高峰期刚刚过去,施超缓缓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珠,预备着下一场高峰期的到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