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通訊員 鄭元亞傑

抗擊疫情,衆志成城。

在錢塘區伊薩卡社區的抗疫隊伍裏,活躍着一羣“95後”“00後”的身影,無論是參與全員核酸,還是進行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默默堅守、無私無畏的青春身影,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大學生:年輕的“老戰士”,被需要很開心

“姐姐,明天核酸人夠不夠,不夠我再拉個同學一起來。”已經是晚上10點多,王馨苑還在擔心第二天全員核酸的人員配備,跟社區工作人員積極溝通想辦法。

說起王馨苑,大家對這個名字都非常熟悉了,從今年4月第一場全員核酸任務開始,王馨苑就加入伊薩卡社區防疫隊伍跟大家一起奮戰了。今年20歲的王馨苑目前在浙江工商大學讀大二,別看年紀不大,卻已經參與了小區10餘場核酸檢測任務、50餘次常態化核酸任務。從發出門單到守門崗,從維持秩序到掃碼覈驗,幾乎參與了核酸採樣任務的全過程,可謂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

“我平時在學校裏也經常參與一些志願服務項目,偶然一次機會在學校的志願者招募信羣裏看到社區需要疫情防控志願者,就第一時間報名了,對我來說是不一樣的體驗。”由於學校離小區還有點距離,王馨苑每次都要凌晨4點多起牀,還需要打車過來,這樣才能保證在5點30分之前趕到社區。“疫情防控志願者需要更多的責任感和毅力,雖然經常要起早貪黑,但是隻要有需要我都會來,能夠被需要我覺得很開心,很有意義。”

新高一:不一樣的“開學第一課”

8月18日伊薩卡小區浩澤園點位的全員核酸現場,15歲的毛飛揚正在發着出門單。

毛飛揚9月份即將邁入高一,假期裏,家裏人鼓勵他參與一些志願服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考慮到孩子還小,我們給他安排了發放核酸檢測出門單的任務。小夥子早早就來社區報到了,挺積極的。”

發出門單的任務雖然簡單,不過也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少發、不漏發,否則不但會影響居民出門,還會弄亂現場秩序。毛飛揚一人負責兩支隊伍,他眼疾手快兩面兼顧,偶爾發現居民忘拿了,他一個箭步就飛奔上去把出門單送到居民手上,時不時就會把居民給逗樂了。說起做志願者的感受,毛飛揚一直說“不累”、“還好”,“我平時起得也挺早的,還是挺習慣的,馬上要上高一了,到時候學習強度肯定很大,有心理準備,我就把社區實踐當作我的開學第一課吧。”

大高個:我和媽媽是最佳拍檔

在覈酸檢測現場,20歲的方森澤穿着藍色防護服熟練地操作掃碼,1米85的大高個讓狹窄的採樣亭顯得有點侷促,“剛開始有點不習慣,現在覺得挺習慣了。”因爲母親孟黎燕一直在社區做志願者,放暑假回來的方森澤也開始跟着母親張羅忙碌。

一開始是幫忙貼條形碼、搬運物資,做一些準備工作,後面孟黎燕便教他掃碼以便在關鍵時刻可以“頂上”,這兩天全員核酸檢測果真派上了用場。“年輕人上手快,再加上本身在學校學的是護理專業,懂一些醫療知識,參與核酸檢測絕對是專業對口了。”在覈酸檢測點位上,母子兩人一個採樣一個掃碼,秩序井然,配合得十分默契。“多的時候一天要掃1500多人,媽媽的速度很快,我就緊跟她的節奏,我們倆所在點位每次都是做得量最多的,我和媽媽現在可是最佳拍檔了。”

新社工:剛入職兩週,壓力很大也很有挑戰

98年出生的施超是伊薩卡社區新入職的社工,剛入職兩禮拜就趕上了本輪疫情,由於疫情突發人員緊張,他被安排到了全員核酸點位上扛起了“點長”的重擔,負責整個點位的物資統籌、人員調配、秩序維護,還要處理一些突發情況。

這幾日全員核酸,每天早上5點鐘多開始,施超便忙碌起來,安排點位的大小事項,確認人員、清點物資、梳理一些常見問題等等,“做社工的節奏比我原來想象中的要快很多,碰上全員核酸更是要又快又細,壓力很大也很有挑戰,但是我覺得自己可以的!”點位上一輪檢測高峯期剛剛過去,施超緩緩鬆了口氣,擦了擦額頭的汗珠,預備着下一場高峯期的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