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商業考量,數字藏品行業潛在的合規風險,可能是幻核停發數字藏品的重要原因。

文|財經E法 郭麗琴 特約撰稿 王夢欣

編輯|郭麗琴

作爲目前國內頭部數字藏品平臺之一,騰訊旗下的幻核,在其上線剛滿一年之際便宣佈停止數字藏品發行。

8月16日,幻核團隊發佈公告稱,基於公司聚焦核心戰略的考量,幻核將作出業務調整,自當日起將停止數字藏品發行,並表示所有通過幻核平臺(包括騰訊新聞數字藏品館)購買過數字藏品的用戶可以自行選擇繼續持有或發起申請退款。

此前的7月下旬,即有媒體援引騰訊內部人士的消息稱,騰訊正計劃裁撤“幻核”業務,該消息在幻核基層員工中已進行了傳達。騰訊方面當時對此消息未做正面回應。

在多位行業資深人士看來,騰訊停發數字藏品並不意外。他們認爲,在當前對互聯網平臺強監管的大背景下,除了商業考量,數字藏品行業潛在的合規和監管風險,可能是促成騰訊做出這個決策的更重要原因。

幻核團隊發佈的公告中,並未如此前傳聞,將“裁撤”幻核業務,僅表示將“停止”數字藏品發行。另據澎湃新聞援引騰訊內部人士消息,本次幻核調整不涉及團隊人員裁撤。

數字經濟決策服務平臺零壹智庫CEO柏亮認爲,這意味着,不排除未來騰訊會重啓這項業務。

財經E法就以上觀點和動向徵詢騰訊,截至發稿前,未獲對方回覆。

01

市場前景不明,潛在合規風險

“數字藏品”是中國公司將國外可自由流通且帶有金融屬性的NFT (Non-Fungible Token)的概念,經過本土化後形成的產品形式。NFT指非同質化代幣,其特點可以對應特定的作品、藝術品在區塊鏈網絡生成唯一數字權益憑證,實現真實可信的數字化發行、購買、收藏和使用。

2021年以來,在“元宇宙”熱的帶動下,NFT迅速在全球創投領域躥紅,一躍成爲《柯林斯字典》年度詞彙。

據零壹財經稱,在NFT傳入中國之初,其發展路徑觸及中國禁止加密貨幣交易的紅線,而幻核通過限制平臺上NFT的交易流通,與阿里“鯨探”一起,爲NFT改名“數字藏品”,重點強調其收藏屬性,開拓了一條中國市場的合規發展路徑。例如,“幻核”並未開放轉贈功能,且禁止二級交易炒作。

雖然到目前爲止,中國並未有針對數字藏品或NFT領域的明確監管規定,但接受財經E法採訪的多位行業人士均指出,該領域未來監管存在較強不確定性,且有被強監管的可能性。

一位不願具名的數字藏品行業資深人士對財經E法表示,數字藏品或NFT的金融屬性依然是較爲突出的,雖然國家針對這個領域目前並沒有發佈過任何正式的法規,但現有法規中,不允許“炒作”、“非法集資”、“洗錢”的相關規定是完全可以覆蓋到數字藏品上的。所以,這一領域存在“潛在”而非“明確”的風險。

在前述人士看來,目前國內數字藏品平臺數量非常多,整個市場呈現出一種野蠻生長的狀態,且已有一些小規模風險事件。“整體類似於七八年前,P2P平臺剛在國內興起時的狀況:毫無門檻,任何人都可以進入。”他說,目前一些數字藏品平臺“賺快錢”和“割韭菜”的行爲,也會影響到那些想要健康發展的平臺。

該人士稱,未來數字藏品市場肯定要經歷一輪洗牌和監管,最不利的狀況下,也完全可能被“一刀切”。如果數字藏品行業能逐步呈現出健康的發展勢頭,未來國家也有可能在該領域引入備案制,允許部分機構繼續發展下去。“現在對很多新業態,監管態度從一開始,就是非常謹慎的。”他說。

柏亮認爲,從產品和業務層面,數字藏品平臺的經營模式應該在合規前提下進行創新,規避此前“文交所”案相類似的風險。

2010年,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首創藝術品份額化交易,將藝術作品估值後等額拆分,按份額享有所有權公開上市交易。如此進行的藝術品“金融創新”在誕生不久後就被叫停,並引發各地文交所的集中整頓。

柏亮分析,幻核剛上線一年,即便營收方面有虧損,騰訊也有能力和資源去試錯,但最終政策能夠給予數字藏品的商業空間目前還存在不確定性。“幻核平臺短期內能創造的收益有限,戰略價值也難以實現,但有可能面臨合規風險。”他認爲,從“求穩”的角度,騰訊做出這樣的決策是可以理解的。

柏亮認爲,騰訊旗下的微信、QQ等平臺的公衆性很強,數字藏品業務如果面臨政策風險,其影響範圍將不僅僅限於幻核。比如,今年3月份以來,微信封禁了十餘家數字藏品平臺,微信公衆平臺稱此舉是“根據國家相關法規,爲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對炒作、二次售賣數字藏品的公衆號及小程序進行規範化整治。”對於僅提供數字藏品展示和一級交易的公衆號,微信方也要求提供和國家網信辦已備案認可的區塊鏈公司的合作證明作爲資質證明。“騰訊在對其他平臺進行嚴格監督的同時,自己旗下的幻核如何開展業務、如何創新,在沒有明確的政策依據時,就成了兩難的事情。”他說。

鏈興資本創始合夥人張明鏡也贊同這個看法,他認爲,騰訊設立幻核平臺,核心目的很可能並不是賺錢。但不可避免的是,整個數字藏品行業依然會出現一些炒作現象。

其實,相關方面已釋放一些軟性信號,防範數字藏品相關風險。如2021年10月,國家版權交易中心聯盟牽頭制定的《數字文創行業自律公約》正式發佈,提出堅決抵制實質發行和炒作虛擬貨幣的行爲。2022年4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佈《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要求各會員單位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

02

產品滯銷撞上業務收縮

除了市場前景不明,控制整體成本可能也是騰訊停止數字藏品發行的重要原因。一位接近騰訊的人士對財經E法稱,幻核只是騰訊主導的試水之作,並非重點方向,而該平臺數據表現不太理想,全公司也都在降本增效。

8月17日晚間,騰訊發佈了2022年上半年和第二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在第二季期間,騰訊主動退出非核心業務,收緊營銷開支,削減運營費用。展望未來,騰訊將聚焦於提升業務效率並增加新的收入來源。

獨立互聯網分析師賈梁智觀察到,騰訊正在收縮其業務版圖,並且也在不斷減持對所投公司的股份。“從股價上來看,相比與去年的‘風光無限’,如今的港股股王幾近腰斬。”賈梁智說。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8月,幻核正式上線。次日,幻核首發了300個黑膠唱片NFT,這些數字藏品在1秒之內售罄。但是從今年6月開始,平臺上發行的數字藏品出現滯銷現象。據零壹財經整理的公開數據顯示,從6月2日到7月8日,幻核共發售了10款數字藏品系列,除了一款免費可領取的,剩餘僅2款產品售罄,7款產品在未售完的情況下結束售賣。

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工程師張勇對財經E法表示,幻核的多個舉措從底層徹底封堵了用戶炒作數字藏品的可能,但也導致流通性較低,數字藏品價值偏低。比如,幻核App要求用戶必須實名制認證,才能進行數字藏品作品認購;並未開放二級市場,所有作品一經認購馬上綁定用戶;同時,在幻核上,玩家不能出售自己的藏品或作品,並且未來也不打算將數字藏品的發行權給所有用戶,只有經過平臺審覈授權的品牌、IP方和藝術家經過邀請後才能在平臺上發佈作品。

不明確的政策背景和產業前景,也許是謹慎的騰訊停發幻核的真正原因,但停發可能不是終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