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

總檯央視記者:據媒體報道,昨天舉行的中日第九次高級別政治對話期間,中日雙方一致同意以今年邦交正常化50週年爲契機,加強各層級對話溝通,共同構築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中日兩千多年交往史和邦交正常化50年曆程啓示雙方,和平共處、友好合作是兩國關係唯一正確選擇。雙方應以領導人重要共識爲政治指引和行動遵循,秉持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刻總結歷史,保持定力主見,排除內外干擾,共同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

希望日方着眼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長遠利益,樹立正確對華認知,奉行積極務實理性對華政策,堅持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和政治共識,與中方一道,增進政治互信,摒棄零和思維,妥善管控分歧,推動兩國關係更加成熟穩定、健康強韌。

路透社記者:關於在緬甸失蹤及被囚禁的香港人和臺灣人。據TVBS電視臺報道,超過6000名臺灣人在緬甸上當受騙,其中超過2000人仍被囚禁。香港特區政府最近表示,有5名香港人也在緬甸陷入類似騙局,目前下落不明。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是否已經開展了相關的調查和行動?

汪文斌: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領事保護工作,全力維護包括香港同胞和臺灣同胞在內的海外中國公民安全與合法權益。中國駐有關國家使領館正與駐在國政府保持密切溝通,積極查找並解救相關人員。

同時,我們再次提醒中國公民警惕境外網絡虛假招聘信息,嚴格遵紀守法,確保人身安全,及時舉報有關涉詐騙、涉賭信息。如遇緊急情況,請及時向當地警方報警,並與中國駐當地使領館聯繫。

彭博社記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聲明稱,美國和臺灣將就經貿倡議啓動正式談判,首輪會談預計將於今年秋季早些時候舉行。外交部對美臺經貿倡議有何評論?

汪文斌: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一箇中國原則是中國臺灣地區參與對外經濟合作的前提。中方一貫反對任何國家與中國臺灣地區商籤任何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經貿協定。我們要求美方以實際行動恪守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任何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不得與中國臺灣地區商籤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協定,不得借經貿名義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不要一錯再錯。中方將採取堅決措施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奉勸美方不要誤判。

澎湃新聞記者:我們注意到,韓國外長樸振近日表示,中國是韓國重要的經濟夥伴,如果沒有中國的參與,就難以談及印太地區的未來。他還表示中韓即將迎來建交30週年紀念日,將着眼未來30年,攜手構建相互尊重、追求共同利益的韓中關係。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汪文斌:中方注意到樸振外長的有關表態,對此予以積極評價。

日前,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同樸振外長舉行了富有成果的會談。雙方同意辦好兩國建交30週年紀念活動,爲中韓關係注入更多正面穩定預期。

中方願同韓方一道,把握好兩國關係正確發展方向,開闢中韓下一個共同發展繁榮的30年。

總檯國廣記者:我們注意到,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非期間再度炒作所謂“中國債務陷阱論”。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所謂“中國債務陷阱”完全是美西方爲轉嫁自身責任炮製的謊言,根本站不住腳,我們還是讓事實來說話。

第一,商業和多邊債權人是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債權方。世行國際債務數據庫顯示,截至2020年底,82個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公共外債結構中,商業和多邊債權人分別佔比40%和34%,雙邊官方債權人僅佔26%,中國佔比不足10%。

第二,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債務增量主要來自西方商業債權人和多邊機構。據世行統計,2015年至2020年間,中低收入國家新增的4752億美元公共外債中,商業、多邊和雙邊官方債務佔比分別爲42%、35%和23%,其中商業債務主要來自國際金融市場主權債券融資,佔比達39%。歐洲債務與發展委員會(Eurodad)針對31個重點債務國進行研究,發現95%的主權債券被西方金融機構持有。

第三,發展中國家中長期償付債務主要流向西方商業債權人和多邊機構。世界銀行測算,未來7年內中低收入國家共須還本付息9400億美元。其中,向西方商業債權人和多邊機構分別償還3566億美元和2730億美元,合計佔比達67%;向中國政府和商業機構償還1308億美元,僅佔14%。西方金融機構佔絕對主導的主權債券持有者將收回超3000億美元,是有關國家最大償債壓力源。

第四,西方商業債權人融資成本遠高於中方。以非洲地區爲例,英國“債務正義”機構根據世行數據庫測算,中國對非官方和商業貸款利率不僅低於其他國家商業利率(5%),更遠低於非洲開發銀行披露的非洲國家10年期主權債券利率(4%—10%)。此外,中方提供主權貸款採用固定利率,而西方商業債權人多以浮動利率計息。隨着美元進入加息週期,進一步加重了債務國還款壓力。

第五,西方商業債權人和多邊機構缺席國際減緩債行動。中方全面落實二十國集團緩債倡議,是最大貢獻方。相較之下,債權佔比最大的西方商業債權人和多邊機構以維護自身信用評級爲藉口,始終拒絕參與有關緩減債行動,未對緩解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作出可比貢獻。

一些美西方政客和媒體枉顧事實,渲染炒作所謂“中國債務陷阱”,實質是企圖製造離間中國同發展中國家關係、破壞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合作、干擾發展中國家發展的“話語陷阱”。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社會有識之士是不會上當的。

印度廣播公司記者:復旦大學有關報告顯示,與2021年上半年相比,中國對“中巴經濟走廊”的參與度下降。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此外,是否如媒體所稱,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務專員程國平在與巴基斯坦駐華大使哈克的會晤中提及相關安全關切等問題?

汪文斌:關於你提到的相關會見,中方已經發布了消息稿,大家可以查閱。我要強調的是,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重要的先行先試項目,始終聚焦發展、惠及民生,得到各界廣泛讚譽和認可,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方將繼續堅定不移與巴方加強合作,將中巴經濟走廊的合作成果持續廣泛地惠及巴全體人民。

我願藉此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些“一帶一路”建設進展情況。“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9年來,中國與相關國家一道,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深化互利共贏合作,取得了實打實、沉甸甸的建設成就。同中方簽署“一帶一路”文件的國家已達到140多個。一大批務實合作項目落地,中老鐵路全線開通,克羅地亞佩列沙茨跨海大橋成功合龍,雅萬高鐵、匈塞鐵路、吉布提港、瓜達爾港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爲當地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中歐班列持續穩定運行,連續27個月單月開行千列以上。今年上半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達6.3萬億元,同比增長17.8%,佔比提高到31.9%。中國對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650.3億元,增長4.9%,佔比提高到18.5%。

下一步,中方將繼續同各方紮實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深圳衛視記者:據媒體報道,昨天舉行的中日第九次高級別政治對話期間,日方就臺海局勢表明了立場,日方稱中方軍演涉及日本“專屬經濟區”,並強調臺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完全是中國內政,其歷史經緯明明白白,兩岸同屬一箇中國的事實和現狀清清楚楚。中國政府已經正式發佈《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全面闡述了臺灣問題的歷史經緯和政策主張,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追求祖國統一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

一段時間以來,日方涉臺消極動向頻繁集中,日本國內一些人鼓譟“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一錯誤認知無疑向“臺獨”勢力發出了十分危險的錯誤信號。佩洛西竄訪臺灣後,已有170多個國家和許多國際組織發出正義聲音,重申堅持一箇中國原則,支持中國堅決維護自身主權和領土完整。但日方卻顛倒黑白,替美方錯誤行徑站臺,無理指責抹黑中方,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已多次向日方表明嚴正立場。

臺灣問題事關中日關係政治基礎和兩國間基本信義,不容絲毫含糊動搖,更不容任何挑釁越線。日方多次就此向中方作出過嚴肅政治承諾。“根基不牢、地動山搖”,日方理應清楚臺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深刻認識到爲“臺獨”勢力張目的危險性和危害性。我們敦促日方汲取歷史教訓,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和迄今所作承諾。

中日在臺灣以東海域尚未劃界,中方不接受所謂“日本專屬經濟區”的說法。中國軍隊在臺灣島附近海域開展系列軍事演訓活動,是反擊美方和“臺獨”分裂勢力重大挑釁舉動、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必要和正當舉措。中方已事先發布安全提醒和航行警告,相關做法完全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希望日方真正做到不折不扣、言行一致地恪守一箇中國原則,多做有利於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事。

印度廣播公司:《日經亞洲評論》等媒體稱,一些國家正在減少“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項目。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剛纔我已經介紹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9年來,中國同國際社會廣泛推進互利合作,取得了一大批實實在在、沉甸甸的合作成果。我可以再補充一些事實。

截至今年7月4日,中國已經同149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投資規模近1萬億美元。截至去年底,中國已經和84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支持聯合研究項目1118項,在農業、新能源、衛生、健康等領域啓動建設53家聯合實驗室,“創新絲綢之路”建設朝氣蓬勃。中歐班列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通達歐洲20多個國家的190多個城市,不僅是一條交通線,也是一張貫通亞歐的互聯網,更是沿線國家和地區互利共贏的紐帶。這些都足以說明“一帶一路”建設惠及世界,充滿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將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向前發展,更好造福國際社會。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曉琰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