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李明明 北京報道

入汛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4成,最高氣溫接連突破歷史極值。當前,長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較常年同期偏低4.7~5.7米,出現了“汛期反枯”的罕見現象,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6省(直轄市)耕地受旱面積已達967萬畝,83萬人因旱供水受到影響。

四川,15個地市嚴重受災,遭遇了罕見的“三最”局面衝擊:歷史同期最高極端高溫、最少降水量和最高電力負荷,不得不大範圍限電。

重慶,51條河流斷流,24座水庫乾涸,嘉陵江被曬成“嘉陵工”。

素有“千河之省”稱號的電力大省四川卻出現了用電缺口,不得不對工業用戶進行限電。

8月16日,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國網重慶電力公司聯合下發《關於擴大工業企業讓電於民實施範圍的緊急通知》。

武漢也傳出消息稱,受到長江罕見低水位影響,武漢以及湖北多個地區,開始採取小規模限電措施。

儘管全國多地區實施限電措施,但以四川、重慶最爲嚴重,歸根結底在於這兩個地區的電力供應結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國際碳中和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董秀成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對於這些水電大省來說,水力發電是其主要電力來源,但是也有火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等。在這些地區的整個電力系統中,並非僅僅依靠水力發電,但是在如今極端高溫天氣的情況下,水資源出現短缺,導致水力發電量出現下降,勢必會對電力系統平衡造成影響,發電量快速下降,導致供電緊張。

董秀成表示,保障電力供應需要系統協調。一方面需要通過電網調入外省電力,這應該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另外一方面,需要果斷採取措施,增加火力發電量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必要時需要限制部分高耗能產業用電量,確保民生和關鍵用電部門用電。

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中國市場分析師魏漢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因爲四川是傳統的電力輸出省份,如果其電力不足,沒有很多的解決辦法。四川和陝西(即西北電網)有高壓聯網,可以從陝西調入電量,但也需要取決於西北的電力富餘程度。另外,國網希望建立一條新的特高壓線路給川渝供電,但仍在前期準備工作中。

“從新疆修特高壓和本地安排虛擬電廠或需求側響應,以及未來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四川擺脫水電依賴最成熟的解決路徑。”魏漢陽說。

多省嚴重依賴水電

水電是可再生、環境友好型的電力。董秀成表示,開發利用好水能資源是增加能源供給,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減排溫室氣體,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

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我國水力資源分佈西多東少,經濟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水力資源量佔全國總量的比重最高,然後是中部地區,而用電負荷集中的東部地區佔比最低。

記者從國家統計局網站了解到,我國水電裝機容量已超3億千瓦,位居世界首位,我國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躍居世界第一。

全國水力發電量排行前七位的省份依次是四川、雲南、湖北、貴州、湖南、青海、廣西,發電量前三位分別達到3531.4億千瓦時、2716.3億千瓦時、1531.5億千瓦時。 四川、雲南、湖北作爲我國三大水力發電主力省份,三省水力發電量佔全國的2/3左右。

四川位於長江上游,雲南橫跨長江、珠江兩大流域,而湖北有三峽大壩這一世紀水利工程。

2021年末,四川水力發電裝機容量達到8947.0萬千瓦,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均穩居全國第1位。

同樣作爲水電大省的湖北和湖南,今年1-4月份,水力發電量分別佔據40.24%和33.28%。

四川以往每年夏季都是豐水期,多餘的電基本都外輸到以江浙滬爲主的華東地區。經濟大省廣東、浙江、山東、江蘇4省每年來自省外的支援電量巨大,其中不少源自於水電。

湖北省電力勘測設計院副總工、”雙碳“研究中心主任趙璐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湖北今年水電來水不行,目前天氣持續炎熱,電力供應也很緊張,省內煤電全部開機,外來直流大功率送電,光伏午間頂峯,水電晚上替代光伏來維持供電,全省炎熱少雲,光伏出力良好,基本可以有60%的出力頂峯。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此前表示,類似今年這樣的高溫酷暑,在以後夏季出現的頻率可能較高。氣候變化背景下,高溫熱浪事件將成爲一個常態。此外,今年高溫天氣開始早、結束晚、持續時間長,這種特徵在未來可能也會越來越顯著。

從全國範圍來看,大面積的極端高溫天氣或將同時影響跨省跨區送電的送端和受端省份。記者注意到,如今東部沿海地區限電現象正在蔓延。

8月12日,江蘇省南京市發佈節電倡議書,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帶頭節電、工業企業嚴格科學用電、加強公共場所合理用電、提倡家庭生活節約用電。

浙江省也發佈了節電倡議書,並根據用電缺口實際情況,啓動了有序用電措施。

有行業機構稱,安徽省的獨立電爐設備、部分銅生產及加工企業因限電停產;江蘇常州、南京、南通等地的銅加工企業也受到一定影響。

中信證券研報顯示,7月以來,整個西南地區降雨普遍不佳,同爲水電大省的雲南、湖北、貴州等省份也面臨水電供給衝擊,此外水電西電東送電量規模龐大也意味着珠三角及長三角地區的電力保供對水電依賴程度較高,來水偏枯可能導致水電送出省的外送電履約執行可能存在問題。後續如果出現水電出力能力持續惡化或者高溫天氣等的負荷擾動,缺電問題可能在水電大省及沿海省份蔓延開來。

對此,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四川缺電已經對沿海造成影響了,但影響不會很大,因爲中國的水電比例只有18%,送入東部沿海的水電佔比又只是一部分而已,所以整體影響不會特別大。

魏漢陽表示,目前沿海省份缺電局面暫時還不急迫。送出電力不會急劇減少,而且受電方還是有本地煤電兜底的。

中信證券研報也提到,今年以來國內整體用電需求偏弱且火電在電價上漲後發電意願增強,預計本輪水電供給衝擊對電力保障的衝擊將弱於去年。極端天氣頻發,也意味着能源清潔化刻不容緩。

如何保障水電大省電力供應?

水電大省電力如何保供迫在眉睫。

近年來,隨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崛起,成渝等地的用電需求持續攀升,未來用電缺口將逐年擴大。

爲保障電煤供應,四川政企協同促進火電存煤,截至8月13日,全網存煤215萬噸,同比增加145萬噸、增長超兩倍,保證了火電穩發滿發。

煤炭是能源保供的“壓艙石”,現在上馬建設火電廠會起到效果嗎?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躍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四川如果上馬很多火電廠,可能會面臨收益不達成本的問題,今年由於極端高溫情況河流來水很少,如果明年來水很多,火電廠就會閒置。這一做法沒有經濟性,而且也不符合國家“雙碳”目標嚴控煤電的舉措。

當前,各地加大了對川渝電力支援力度。8月16日,國家電網公司表示,將發揮大電網資源配置作用,組織跨區跨省餘缺互濟,最大限度支援川渝地區電力供應。

目前,東北、華北、西北地區富餘電力全部輸送至華東、華中、西南等地,對四川已按最大輸電通道能力實施了跨省跨區支援,所有電力入川支援通道滿載運行。同時,增大水電留川規模,大幅削減四川低谷年度外送計劃電力。

董秀成指出,從電網來說,目前國家已經建立了全國一張網,跨省調動電源需要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密切合作,協調電力流向,這也是電網常態化工作。在其他省份,可以根據需要和電網調度需要,增加火力發電量。從現有國家能源運行調節能力來看,積極採取多管齊下的政策措施,總體上可以保障電力供應基本穩定,不會產生更大的嚴重後果。

四川加速建設特高壓電網,增強省內省外輸電能力刻不容緩。記者注意到,此前《四川省“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提出,重點推進川渝特高壓交流目標網架建設,本質提升四川電網安全運行水平和抵禦嚴重故障能力,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深入實施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此外,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力這一條路可行嗎?

2021年末,四川全省風電裝機達到527.3萬千瓦,佔發電裝機容量4.6%,並大力推進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攀枝花市“三州一市”光伏發電基地建設,2021年末,光伏裝機達195.9萬千瓦。

魏漢陽認爲,新能源能夠增加部分的出力,但可控程度不強,需要配合較大體量的儲能設備才能協助穩定出力。

林伯強指出,新能源目前比例很小,起不了太大作用,用來做保障不太可行,主要還是要靠火電。

王躍峯則認爲,水電大省要想擺脫水電依賴,還是要大力發展以光伏爲主的新能源。雖然四川盆地的光伏資源幾乎是全國最差的,但是川西地區光伏資源和西藏一樣很好。對於湖北、貴州、湖南來說,相對於風電而言,也是大力發展光伏資源爲宜。

虛擬電廠是解決電網尖峯負荷最經濟的選項之一。隨着全球氣溫升高及經濟的快速發展,尖峯負荷拔高且短暫,爲保障更經濟地實現電力供應,需求側響應受到廣泛關注,水電大省實現虛擬電廠的路徑如何?

魏漢陽認爲,虛擬電廠和需求側響應是水電省的一個出路,但前提是有逐步成熟的負荷集聚商,把一些能減量的用戶聚合起來,才能形成必要的規模。

“虛擬電廠目前還是一個新概念,主要解決分佈式能源發電併網問題,核心是通過現代智能化網絡手段將分佈式發電、儲能系統、可控負荷以及電動車作爲一個系統,實現電能的優化利用。這是電力系統未來建設和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方向,但是目前尚未成爲主流,即使想建設這樣的系統也需要時間,短時間內不可能用於解決急迫的現實問題。”董秀成表示。

董秀成認爲,這次出現較嚴重的水力發電短缺問題,是一次重要警示,讓今後電力體系建設中更加重視電網智能化的自我優化和調節功能,讓發電、輸電、儲電和用電單元形成一種可以自動優化和調節的大系統,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極端情況。

(作者:李明明 編輯:李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