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报

百叶窗上拼出“COFFEE”的字样,昌平路上的Neighbors咖啡开业以来就是小红书上的网红店,店主马克来自乌克兰,如今着迷于上海的咖啡文化。咖啡周期间,他调制了不少新品,开心果酱与dirty咖啡拼出的“绿手指”,未上菜单已被熟客点赞,“上海在咖啡上的创新与包容,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第三届“五五购物节”12大标杆活动之一,“啡尝上海 不负热爱”2022上海咖啡文化周昨天(18)落幕,在为期两周的时间里,每家新店都蕴藏不同梦想,百余项活动让咖啡不仅仅止于咖啡,大大拓展了咖啡消费的内涵深度,提升了咖啡消费的人文温度,通过一杯咖啡的香气,看上海、品上海、爱上海。

每家新店都蕴藏不同的梦想,凸显上海城市品格

赶在上海咖啡文化周闭幕的当天,缶乐咖啡的第二家店终于开张了。一大早,咖啡爱好者们就不约而同赶到陕西北路的新店,互碰一杯咖啡,道一声“早安”。在上海众多的精品咖啡店中,这家店极为特别,过去5年间,“上海爷叔”刘厚军首创“中式炖咖啡”,并致力于将中式咖啡的理念为更多人知晓。在新店开业的首日,刘厚军在朋友圈写下梦想:力争成为“殿堂级的咖啡馆”。

过去半个月,上海又有不少咖啡“孤店”开出了第二家门店,而每一家新店,都蕴藏不同的梦想。今年2月在上海开出中国内地首店后,蓝瓶咖啡于8月5日在静安嘉里中心再开一家新店,以石库门里弄的屋面瓦为设计灵感,为咖啡馆注入上海特色。这家新店也代表着外资咖啡品牌的信心:上海浓郁的咖啡文化,带来的是强大的“沪有引力”。

不远处,Dehome咖啡馆由“00后”云南姑娘何维琦创设,下个月,第二家门店将在胶州路开业。出生在云南咖啡产业链源头的她,越来越觉得消费端的重要性,希望以“消费升级反哺产业链升级,供给侧转型推动新商机”的正向循环方式,在上海向更多人讲述云南咖啡的故事。

来喝咖啡吧!2022年上海咖啡文化生活节—咖啡之夜

上海是世界看中国的一扇窗户,咖啡馆是一个生动的载体。截至6月30日,上海的咖啡馆数量已达到7857家,成为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当这些蕴藏不同梦想的咖啡豆,在上海汇聚,埋下种子,逐渐开花,百家争鸣,便形成了上海独一无二的咖啡韵味,凸显“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

上海与咖啡双向奔赴,成为人与文化的情感链接

当上海与咖啡双向奔赴,这杯芳香四溢的饮品,也渐渐成了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文化的情感链接。

咖啡文化周期间,咖啡与文化的碰撞变得更多了。开幕首日,上海历史博物馆与雀巢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将把雀巢店内烘焙模式概念首次引入中国。过去半个月,上海博物馆在石库门遗址里打造了一家“咖啡文创体验店”、1925书局开展了一场“咖香书香在上海”品鉴会、上海大剧院则推出特别拼配的“芭蕾”主题咖啡豆……咖啡成为了展现上海海派魅力、东方神韵、国际风范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

2022上海邻里生活节拉暨长宁区第三届五五购物节开序幕

“上海的咖啡馆与国外咖啡馆的最大区别,是逐渐形成了一个复合型的文化空间,展现出对咖啡业态新的理解。”在上海交大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看来,这种新型的文化空间已影响书店、剧场、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提供一种更加开放的文化享受方式,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新方式,进而影响全国甚至全球的城市咖啡馆。

不仅如此,这些咖啡的新业态探索,在上海也有了法律法规的支撑。从昨天(18)起,《上海市焙炒咖啡开放式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开始施行,符合条件的咖啡馆均可一边售卖咖啡,一边展示咖啡豆的生产过程。就在几天前,《上海市出版物发行行业咖啡服务标准》审定通过,成为中国出版物发行业首个咖啡专业服务标准,将为书店与咖啡的融合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既有对新鲜事物的包容,也有对人的包容,还有对不确定性的包容——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包亚明如此总结,在上海,不同地域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吸引力和交融性,借由一杯咖啡的溢出放大作用,也将推动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