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

城市馬路上,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公園裏,騎着共享單車的市民三五成羣;超市內,消費者的環保購物袋裝着精心挑選的綠色“有機”食品……如今,低碳正在走進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資本市場,低碳可持續也逐漸成爲主流。

目前,共有139家綠色低碳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總市值超過2.8萬億元,涵蓋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與治理、清潔能源、綠色製造等。借力資本市場,這些公司持續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努力打造綠色產業新高地,助力構建更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體系。

新能源汽車樣本

“沒有200億元就不要造車。”幾年前,一位新能源汽車董事長談及造車成本的時候曾如此表示。

汽車製造是一個資金及技術密集型產業,一個製造廠的建設動輒就是上百億投資,一個全新車型從研發到最後上市量產所需資金更是天文數字。新能源汽車更是如此,作爲一個新興產業,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相關的企業來說,在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資金投入正是它們所面臨的共同困難之一。

暢通技術、創新、資金的藩籬,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主營消費電池和動力電池研發、生產、銷售的億緯鋰能,處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

從2009年成爲首批創業板上市的28家企業之一,到如今市值超過2100億元的鋰電池龍頭,億緯鋰能的主營產品鋰原電池在全球智能表計與智能交通領域應用數量超過17億隻,自2016年起連續6年銷售額及出口額位列國內第一。

“截至2021年末,公司已申請了3420項國家專利,其中授權專利1838項。公司攻克了多項鋰電池核心技術,且先後獲得4項中國專利優秀獎,3項廣東省專利優秀獎,2項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1項中國輕工聯合會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億緯鋰能董祕江敏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

由小變大,億緯鋰能的發展歷程既是深市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樣本案例”,也是資本和創新在低碳領域中同頻共振的具體呈現。“在資本市場的強大助力下,公司的綜合實力提升明顯。”江敏認爲,深交所注重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成長型和創業型企業也可以得到資本市場的大力支持。

“在2020年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的大背景下,億緯鋰能發起了第四次再融資,成功募集資金不超過25億元。這次再融資發行,公司切實感受到了註冊制改革帶來的成效,以及對公司產生的積極影響。”江敏介紹,在再融資過程中,深刻體會到相關部門能兼顧上市公司實際,審覈更加市場化,制度包容性和市場有效性得到明顯提升。

記者瞭解到,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已覆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鋰電池及電機原材料、電機、電控、電池以及整車設計等多個環節。例如,作爲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目前已基本實現全產業鏈覆蓋,連續5年位居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榜首;當升科技是中國首批向國際市場出口正極材料,全球首批開發成功車用動力型高鎳三元材料的公司。

突破“卡脖子”問題

從2001年實施重大專項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呈現智能網聯技術快速發展、電子電氣架構持續演進等動向,這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技術鏈、價值鏈都發生了較大變化,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正變得愈發重要,“卡脖子”的問題亟待解決。

打破“卡脖子”,創新少不了。深市上市公司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科技成果應用,已經成爲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

寧德時代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公司注重材料體系、系統結構、極限製造和商業模式四大創新,建立了涵蓋材料研發、產品研發、工程設計、測試分析、智能製造、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等各領域的研發體系,並在電池材料、電池系統、電池回收等產業鏈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及前瞻性研發佈局。

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寧德時代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在全球首創無模組CTP動力電池包;牽頭完成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科技專項、智能電網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落地應用項目;牽頭完成了“十三五”國家重點科技專項、項目,成功開發出304Wh/kg高比能動力電池及模組,安全性能滿足國標要求;全球首發鈉離子電池……

在低碳領域中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聚光科技依託公司光譜、色譜、質譜和自動化等核心技術平臺,解決污染源監測、環境空氣監測、碳監測以及生態監測中關鍵技術的“卡脖子”問題,以業務“痛點”爲導向,創新研製了光化學、溫室氣體、碳監測、超低排放等領域的新型監測設備。星源材質是我國領先鋰電池隔膜生產企業,實現了對日美韓品牌的全面替代並逐步打入海外市場,有效彌補了我國鋰電池產業鏈高度依賴進口隔膜的短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