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舞臺上的仿生人形機器人受到觀衆熱捧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本報訊(記者 雷嘉)小到能攤煎餅、做咖啡拉花,大到能鑽山挖隧道,在傳統行業裏能給牲畜打針,高精尖的仿生機器人則能模仿人類的一顰一笑並與之交流……昨天,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130餘家企業在4萬平方米的展區裏展出500餘件國內乃至世界頂尖的機器人展品。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腦控機器人……紛紛亮技能、秀肌肉,展示在各自領域的特長。

本屆大會圍繞全產業鏈上下游機器人技術創新成果及應用場景,集中展示機器人先進技術和產品,打造集成應用新高地。大會設論壇、博覽會、大賽三大板塊以及配套活動。其中機器人博覽會重點展示智能製造、智慧農業、智慧建築、智慧醫療、智慧礦山、智慧商業、智慧物流、智能生活、智能配送、智能救援、智能體育、工業互聯網等場景下的機器人應用。在大賽板塊,千餘支參賽隊將在機器人錦標賽展開智力與創意的角逐。

一走進機器人博覽會現場,首先吸引眼球的就是人形機器人。在蒂艾斯科技公司展臺,很多觀衆驚奇地發現,一個表情豐富的機器人與該企業一名工程師“長”得一模一樣,且都叫“西爾”。原來“西爾”機器人就是仿造工程師“西爾”製造的,能把人類“西爾”的表情模仿得惟妙惟肖,還能與人類交流。這一國際領先的仿生人形機器人產品代表了國內仿生人形機器人的最高水平。

隔壁不遠的北京理工大學智能機器人高精尖創新中心展臺,“匯童”第七代高動態仿人機器人表演了走、跑、跳等一系列精細動作。這種和人一樣高的機器人的定製版可以達到奔跑最高速度每小時6公里,跳躍高度0.5米,跳躍距離1米,手臂、腰部、頭部增加自由度,擁有多自由度的靈巧手指,EtherCAT通信接口和人-機器人並行控制。

曾助力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傳遞的“大艾”外骨骼機器人也亮相現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帥梅率領團隊研發的“大艾”是科技部“科技冬奧”項目成果,依託多關節協調控制中心,突破智能生物感知與仿生步行、人機融合多模式混合控制等關鍵環節,改變了截癱、偏癱、腦癱等“三癱”重大惡性疾病幾乎無法康復的困境,成爲“三癱”可治癒性治療新手段。

在博覽會現場,北京青年報記者還看到了面向NFT定製化生產的建築機器人、移動打印產品元宇宙3D打印機、能精準爲牲畜打針的機械臂、能溫柔地做核酸採樣的智能咽拭子採集機器人、能在腹腔裏甚至在大腦上動刀的手術醫療機器人……紛紛展示了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人機交互技術、仿生學、工業美學的結合。觀衆在簽到處進行身份信息覈驗後方可進入場館,參觀全程需正確佩戴口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