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紅網

紅網時刻新聞8月19日訊(記者 周純 通訊員 鄭會瓊 張海芳 張李傑)從醫以來,她把解除腎病患者的病痛作爲己任,經她的診治,一個個腎病患者轉危爲安,一個個重症腎病患者與死神擦肩而過;她用她的妙手仁心回報病人的生死相托,用自己的全心投入和無怨無悔,書寫了一名普通醫生平凡而偉大的醫學事業。她就是永州職院附屬醫院(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主任醫師譚麗屏。

突破創新 永不止步

2007年,譚麗屏開始常規做動靜脈內瘻成術,爲血透患者建立長期血管通路。2012年以來,腎內科在譚麗屏的帶領下成功開展了中心靜脈半永久導管置入術,爲尿毒症患者長期血管通路的建立提供了新的選擇。2019年,譚麗屏牽頭成立了多學科協作團隊——慢性腎臟病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診治多學科協作團隊,使永州市的繼發性甲旁亢患者能就近治療,避免了遠赴長沙治療的舟車勞頓。

譚麗屏爲患者進行手術。

近年來,譚麗屏帶領腎內科不斷開拓進取,創新發展,先後開展了腎活檢技術、動靜脈內瘻成形術、腹膜透析置管術、動靜脈內瘻狹窄/閉塞球囊擴張術等10餘項新技術,科室的危重病搶救成功率達99.8%。

譚麗屏從任腎內科副主任到主任後,並沒有坐享其成、固步自封,而是腳踏實地有所作爲。通過定期組織業務學習、晨會提問、疑難病例討論、查房時講授、選派醫生到省內名院進修學習等方式,不斷提高醫生們的技術水平,持續改善醫療質量和服務水平,一步步地將科室做大做強。

永州職院附屬醫院(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建院之初,腎內科只有2名腎內科醫師和1臺血透機,也無單獨的專科病房,在譚麗屏的帶領下,經過大家10餘年的共同努力,目前腎內科已發展壯大爲擁有40餘張牀位的專科病房、38張透析牀位的血液淨化中心。她因工作業績突出,多次獲得年度考覈“優秀”“先進工作者”“優秀科主任”“永州好醫生”等榮譽稱號。

恪盡職守 廉潔行醫

在永州職院附屬醫院(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有這樣一羣病人,每週需要來醫院治療2到3次,最長的甚至堅持了16年。他們是來血透室做透析的病人,很多人都是慕名而來。

“看到譚醫生就如同喫了顆定心丸,心裏踏實。”

無論是患者、同事還是家屬,只要是與譚麗屏接觸過的人都說,譚醫生就是一個心裏時刻裝着病人的醫生。

譚麗屏查看科室的患者。

譚麗屏不管是正常上班還是輪休,都是第一個到醫院的,每天都會查看科室的患者,否則心裏就不踏實。從醫數十年來,她已經習慣早上7點半到醫院,下午7點回家,中午不回家,在科室休息。

譚麗屏始終堅持爲病人着想,堅持爲病人提供質優、價廉、高效的醫療服務,堅持不開大處方、不收病人紅包,爲科室醫務人員樹立了廉潔行醫的榜樣。遇到醫療費用不足的患者,她經常簽字擔保或幫人墊付;遇到十分貧困的患者,她會慷慨相助。有時患者或家屬發自內心感謝送來紅包,實在拒絕不過,只好先收下,等其走後,她會將紅包替患者代繳爲住院費,再把收據交給他們。

醫者仁心 大愛無疆

爲了患者聯繫方便,譚麗屏從未換過手機號碼,有一位十幾年前的老病友,多年未聯繫她,病情復發了,嘗試撥打她的手機,接通的那一刻,病友高興地說:“聽到您的聲音,我心裏就踏實了。”

多年來,譚麗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休息時間,病人的各種電話隨時響起,無論何時,她都耐心地對待病人給予幫助,指導用藥,答疑解惑,鼓勵病人以健康的心態積極應對病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我是個內心很有力量的人,絕不輕言放棄。即使是無法治癒的病人,我也會去撫慰他。我希望我能做病人的依靠。”譚麗屏說道。

從醫20多年,譚麗屏有個特別深刻的體會,醫生不僅要爲病人“看病”,更要看“病人”。看病,醫生給予患者的是藥物或手術;看病人,醫生還要開具重要的“處方”——語言的溝通和心靈的撫慰。尿毒症患者剛剛住院時,大部分存在多多少少的抑鬱傾向、厭世情緒,她用和風細雨的話語開導患者,讓他們對疾病充滿信心,與疾病共存。她的從醫格言是“每一位患者都是醫生的老師”。從患者身上積攢診治經驗,再用到每位患者身上,做到了良性循環。正是由於她懷惴着醫者仁心的胸襟,遵循着視病人如親人的個人行醫準則,因而與無數的患者之間建立起了信任的橋樑,成爲了衆多患者的知心朋友。

譚麗屏說:“我在20多年的行醫生涯中,堅信所選擇的路是正確的,所從事的職業是光榮的,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和值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