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由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地聯合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在廣州正式揭牌,綠色金融在大灣區不斷深化和推進。

粵港澳大灣區要向世界一流灣區邁進,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是重要主題。

8月18日,“2022聚能大灣區論壇”在深圳、香港兩地舉辦。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孟萌在會上表示,大灣區的綠色發展在未來可能會面臨一個比較複雜的形勢,因爲大灣區涉及到兩個制度、三個關稅區,每個城市所處發展階段不同,所以綠色低碳發展路徑相對比較複雜。但這個複雜性又會帶來更多機遇,催生綠色金融有更加豐富的場景。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45處提及生態,27處提及綠色,15處提及低碳,可見其在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孟萌表示,能源使用方面,大灣區煤炭的比例大概是在30%,從全國來看是比較低的水平,但是跟全球其他幾個灣區20%以下的水平相比,大灣區煤炭使用比例依然相對較高。碳排放強度(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大灣區大概是0.4,而全球其他幾個灣區,包括舊金山、東京、紐約,大概都是在0.2。長遠來看,大灣區的碳生產力(單位二氧化碳排放所產出的GDP)依然有提高的空間。

2020年5月,人民銀行等四部門發佈了《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提出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工作機制。同年9月,由廣州、深圳、香港、澳門四地聯合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在廣州正式揭牌,綠色金融在大灣區不斷深化和推進。

深圳市供應鏈金融協會副祕書長高婉寧表示,大灣區除了廣闊的製造業空間,還有強勁的消費力,供應鏈金融可以覆蓋各行各業,從低碳行業的發展到高碳行業的升級改造,還有食品、大健康等民生相關的產業,都蘊含了巨大的容量。另一方面,大灣區不僅具備發展綠色金融的要素,更重要的是有頂層設計,雖然有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但大灣區各城之間的協同性是前所未有的。

中電源動策略、併購及合作伙伴業務高級總監吳子堅則從能源角度出發,他認爲,大灣區要發展,能源相當重要。能源的投資基建需要大量資金,所以綠色金融對於能源行業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工具,可以支持行業向更加低碳、環保的方向轉型。具體而言,有三大方面,一是可以通過一些差異化的金融條款,使能源行業的投資,包括傳統行業的投資都可以向可再生、節能環保的領域偏重;二是可以降低低碳能源投資的成本,使得一些項目更加容易落地;三是通過綠色金融的支持,新技術可以更快速發展。

“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對於綠色金融的興趣有了很大提升,這是能源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機會。去年電力業務方面60%的融資來自於有綠色金融成分的投資,與五年前相比,上浮了一倍以上。”吳子堅說。

綠色金融的發展,未來必定要服務於產業,在這個過程中,亦面臨不少痛點和難點。

深圳市供應鏈金融協會副祕書長高婉寧提出了三個方面的挑戰,現階段要在大灣區發展綠色供應鏈金融,要服務於中小企業,還是需要解決一直以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要着眼於整體供應鏈的降本增效。就綠色金融來說,綠色本身代表了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種社會責任,更加需要大範圍的協同,包括政府、金融機構、資金方、資產方和數據方,幾方面連通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共同語言,要有共同的工具和平臺,這就產生了第二個痛點,當前缺乏共同語言,也缺乏能夠連通的基礎設施,形成了各種技術、平臺和數據的孤島,在搭建公共服務平臺上,現在有一些探索,但是如何搭建、誰來搭建、如何讓它有生命力,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最後便是人的問題,包括頭部企業的先行先試,以及複合型人才的培養。

孟萌認爲,對於大灣區碳金融、綠色金融的發展,碳確實是共同的語言。不過,全球範圍內來看,碳市場發展呈現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各個國家和地區,甚至不同的組織都在推出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碳定價機制,或者是碳市場工具。中國市場不可避免要被捲入到全球的架構構建之中,但是全國碳市場剛剛啓動一年時間,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建設。在這個情況之下,大灣區應該勇擔責任,應該把如何與全球實現規則對接、標準對接,模式如何落地,困難在哪裏,哪些風險需要避免等問題先研究清楚,在這片試驗田上進一步實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