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半导体行业内的人士来说,这一轮芯片价格下跌潮并不是最近才刚刚开始,而是已经持续了小半年时间。“不管是大众的存储器也好,还是通用MCU、DDIC也好,基本都在跌,现在芯片价格下跌是一个普遍现象,毕竟供过于求。”有分析人士表示。

撰文/《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曾广 周享玥

编辑/ 董雨晴

一夜之间,芯片价格暴跌又成为热点。

此前据央视财经报道,芯片市场目前正在出现降价销售的情况,部分芯片价格出现雪崩,降价超过80%。在该报道中,央视财经提到了意法半导体的某款芯片,去年价格一度涨至3500元,今年下跌至600元左右;另一款芯片去年价格200元上下,目前售价仅20元左右。

在此之前,“缺芯”几乎成为了各行业的最大焦虑。去年,几大造车新势力,甚至围绕芯片展开了一场暗战。

到了今年5月底,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又一次在社交平台上表示缺乏芯片,并用手持“急求芯片”的爆红可达鸭表示了当时汽车行业缺芯的情况。

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现在的市场行情,是降价与缺芯并存。其中,本轮芯片价格下跌主要出现在消费电子产业,而工业、汽车芯片价格相对坚挺。随着手机、PC出货量下跌,相关芯片价格下行已经有一段时间。央视的报道中也提到,虽然部分芯片价格出现雪崩现象,但在不同的芯片需求上出现了分化迹象,汽车新品供应依旧较为紧张。

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央视财经提到的前述两款芯片均为MCU(微处理芯片),广泛运用于工业、汽车行业。有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透露,通用MCU、DDIC(显示驱动芯片)、memory(存储芯片)是近期芯片价格下跌的主要代表。据界面新闻日前报道,部分电源管理芯片与影像传感器现在也正在经历砍单降价。

缺芯与雪崩并存

有接近芯片行业的分析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消费电子芯片价格下行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行业内很早就有了风声,并不是最近才爆出来的。

“不管是大众的存储器也好,还是通用MCU、DDIC也好,基本都在跌,现在芯片价格下跌是一个普遍现象,毕竟供过于求。”该分析人士表示。

该分析人士还提到,这一轮芯片价格下跌潮是全球性的,而非仅限于中国市场,背后的一大原因是经济环境改变导致的需求萎缩,“并非是因为产能扩太多了。”

但芯片价格暴跌的情况确实在最近一两个月有所蔓延,“年初有些芯片厂还撑着,现在不得不调整了。”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不过价格暴跌并不能概括整个行业,实际上,部分芯片巨头目前仍在涨价,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等均在不久前宣布了涨价计划。

今年7月,英特尔公司表示,由于成本上升,公司准备在今年秋天开始对家用电脑和服务器CPU,以及Wi-Fi芯片等周边产品进行涨价,涨价幅度在数个百分点到20%不等。

台积电此前也宣布,将于2023年1月起全面调涨代工价格6%,这距离台积电上次全面调价还不到一年。在台积电宣布涨价后不久,三星也传出将计划上调晶圆代工价格,幅度可能高达20%,具体涨幅取决于客户订单量、芯片种类和合同期限。

在需求侧,除了消费电子行业,以工业、汽车为代表的芯片需求依旧较为旺盛。

不过最近有迹象表明,半导体的疲软范围可能正在扩大。8月18日新浪科技报道称,美光科技首席财务官马克·墨菲表示,工业企业和汽车厂商成为最新一批削减芯片订单的客户。

据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现在即使是汽车芯片,缺芯的情况也没有之前严重了,“像ECU(电子控制单元)这些工业半导体还是缺的,但是缺的不多了”。

半导体行业内人士向《财经天下》周刊透露,现在价格下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是和面板相关的芯片,尤其是液晶面板相关的DDIC,一个是手机电脑相关芯片,例如存储器芯片,以及通用的MCU,这几类都是下滑比较明显的。

一名接近手机厂商的人士向《财经天下》提到,现在各家手机厂商库存应该都比较高,库存水平不算健康,但具体的数据属于内部敏感信息。“这一轮跌价是由于oversupply(供过于求),这个是周期性的,没办法。”该人士表示。

芯片价格为什么暴跌?

芯片领域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如此大幅度的价格下落态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前“芯片荒”背景下芯片价格“大起”得太狠, 供应链上的各路玩家们“广积粮”后,却赶上近期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疲软,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

时间回到2020年,这一年,在疫情、地震、火灾、停电等各种“黑天鹅”事件的连环冲击下,全球芯片行业供应链被迅速打乱,供给水平大受影响。

但另一面,市场上对芯片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美国对华为等国内厂商的芯片限制,为不少企业敲响了警钟,让他们不得不早做打算,纷纷开始争抢产能、大规模备货。5G网络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在助推各路玩家纷纷加快生产,芯片需求进一步扩大。

报道显示,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在2020年第三季度就已经开始囤货。2020年Q4,汽车芯片更是首先出现了供给不足,为此,有汽车芯片企业甚至主动提出给台积电加价两成,借此促使后者能够增加汽车芯片的产能。有此示范在前,其他芯片玩家亦纷纷跟进。严重“供不应求”下,芯片价格上涨的大幕就此拉开。

再往后,投机者闻风而来,市场上囤货、炒货现象频出,芯片价格不可避免地走向暴涨,一度出现过“涨得比深圳房价还快”、“加价20倍还买不到”等新闻。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也曾吐槽称,华为刚进入汽车领域时,并不知道整个行业缺芯那么严重,一颗价格10元的芯片硬生生被炒到了2500元,而一辆车上要用9颗,贵得让他无法接受。

当然,“芯片荒”虽然导致了芯片价格的持续暴涨,但同时也快速推动着芯片制造商们不断扩产增能。央视报道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到2024年间,总计将有25座8英寸与60座12英寸晶圆厂建成,总投资额将近一万亿元。届时全球8英寸晶圆产能将提高近20%,12英寸产能提高将近50%。

在此背景下,不管是终端厂商、渠道商或是设计厂的芯片库存水平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有着快速拉升。据报道,有外媒以全球近2350家芯片相关上市制造公司为对象整理发现,这些企业2022年一季度库存金额比2021年年底暴增了约970亿美元,库存剩余量和增量皆创10年来新高。

具体到国内,《财经天下》周刊统计发现,包括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紫光国微、韦尔股份、中微公司、兆易创新、斯达半导、澜起科技等在内的大多数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的存货,都在过去一年间有着比较明显的增长。

2021年Q1,多数公司的存货同比增速还在20%以内,到2022年Q1,不少公司的存货同比增速就已经达到了70%以上,甚至有多家公司实现了翻倍。如北方华创的存货就从2021年Q1的59.4亿元暴增63.52%到了2022年Q1的97.12亿元,而澜起科技、卓胜微2022年Q1的存货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107.7%、120.48%。

不过,芯片供应能力持续攀升的同时,需求端却已经悄然拐了个弯,打了芯片产业链上的所有玩家一个措手不及。

需求急速下滑,库存却因为前期大量囤货存在堆积,各大手机厂商、电脑厂商不得不在调低出货量目标的同时,向上游芯片厂商发起砍单潮。据报道,联想、惠普、宏碁、华硕等几乎所有一线PC品牌都下调了年度出货目标,平均下调幅度超过20%;财联社报道称,小米、OPPO和vivo则在今年5月通知了供应商,2022年第二季度以后的供货量将比此前计划的减少2成左右。

反映到芯片厂商上,根据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显示,高通骁龙8系列订单已减少约10-15%,并预计年底将把两款旗舰移动芯片降价30-40%,以出清库存。而英特尔CFO Dave Zinsner也已经表示,PC芯片收入面临下降危机。

不过,可以发现的是,尽管降幅巨大,不少芯片的价格实际仍然高于2020年芯片价格暴涨潮之前的常态化价格。如央视报道中从3500元降至600元的那款意法半导体芯片,在2020年暴涨前的常态价格就只有20元左右。

也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芯片价格虽然出现了暴跌,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降价”,而更多是芯片价格疯狂上涨后的一个理性回落。

汽车芯片依旧紧俏

消费电子领域的需求疲软导致所需芯片普遍供过于求,新能源汽车领域所需的芯片却却依然十分紧俏。

首先从终端市场的需求来看,不同于手机、电脑等出货量的大面积下滑,新能源汽车的涨势颇为喜人,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态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7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45.5万辆和24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5%和29.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更是持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7月产销量分别达到61.7万辆和59.3万辆,同比均大增1.2倍,市场占有率达24.5%,略高于上月。进一步拉长到2022年1到7月来看,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了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2倍。

而一辆新能源汽车据悉至少需要2000颗芯片,比传统燃油车需要的500至600颗的量级多得多,供需缺口显然巨大。

2022年6月举行的一场论坛上,汽车核心零部件厂商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就曾介绍,博世中国目前的芯片产品平均只能满足汽车厂商31%的需求,虽然预计下半年供给率可以提升到50%至60%,但“缺芯”依然会是主题。

同在一场论坛上的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的说法也印证了汽车行业的缺芯现状。据他透露,2022年上半年,广汽受芯片短缺和疫情影响,共减产16万辆车,产值损失约200亿元。其中,仅二季度,广汽面临的芯片短缺就高达3.3万片。

通用汽车更是在早在今年3月,就曾因半导体芯片持续短缺,宣布将自己位于印第安纳州的一座皮卡装配厂在 4 月份之中停工两周。

而这种情况还在继续。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AFS)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全球汽车市场由于芯片短缺累计减产约299.73万辆,预计到2022年底,这一数字还将达到383.62万辆。

供远不及求下,汽车领域的许多芯片价格自然坚挺。据《第一财经》援引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的表述称,最近供应链压力有所减缓,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价格有所回落,但幅度还不大。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则认为,近期汽车芯片价格基本稳定,有轻微好转。

但要真从目前供需依旧严重错配的行情来看,汽车领域想要解决“缺芯”问题,显然还需要不少努力。

为着这点,不少车企实际上也已经在投资加码上游芯片公司上多有动作,其中,汽车MCU芯片被尤为看重。如位于广州的本土晶圆代工企业粤芯半导体于2022年6月完成的45亿元融资中,就有包括广汽、上汽、北汽在内的多家车企的身影,广汽更是已经连续两轮投资这家公司。而此次融资所筹资金据悉将用于粤芯半导体新一期项目建设,以在12英寸晶圆上为未来的车型开发模拟芯片。

半导体将迎10年大衰退?

这一轮芯片价格暴跌潮,行业外惊诧,但行业内其实此前就有一些预料。今年3月,知名通信芯片巨头博通首席执行官陈福阳在其财报会上提到:“未来半导体行业的增速将降至5%左右”,今年6月,陈福阳再次提到,半导体行业的繁荣可能不再持续。

当前的芯片价格下跌,也符合半导体行业周期规律。一般而言,半导体产业会在繁荣发展与严重衰退之间循环往复,通常的循环周期是4年,一个完整的芯片周期一般包括:需求爆发、缺货涨价、投资扩产、逐渐释放产能、需求萎缩、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七个阶段。

从2019年开始进入繁荣周期开始,半导体行业上一轮繁荣周期已经持续了三年,今年年初开始,半导体行业就已出现需求萎缩的迹象。

今年6月,投行Jefferies Group的一份报告认为,鉴于此前全行业缺芯、重复下单和过热的扩大生产投资,加上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和高通胀导致的需求放缓,“半导体行业可能会在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年初遭遇行业低迷期。”

包括花旗银行、惠誉评级在内的多家机构认为,半导体产业将因库存增加和需求萎缩,陷入至少10年、甚至可能是20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芯片暴跌背后的一大原因,是手机和PC出货量的暴跌,以及囤货带来的库存高企。

智能手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芯片领域最大一个细分市场,持续为产业链上的一众玩家贡献着不菲的利润。虽然最近几年,消费者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不断延长至28个月到30个月,但在5G等的刺激下,勉强还算能看。直到今年以来,随着疫情的反复、俄乌冲突等的发生,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急剧变化,更加谨慎的消费态度下,手机市场需求开始以更快速度放缓。

据Canalys数据显示,仅2022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就较去年同期下滑了9%,仅出货2.87亿部。PC端也不例外,Gartner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个人电脑出货量仅7200万台,较2021年同期下降12.6%,创九年来最大降幅。电视机、TWS耳机等在内的其他消费电子领域,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

前不久,韩国国家统计厅的一份数据显示,韩国6月份半导体库存同比增长了79.8%,创下6年多以来的最大增幅。

研究公司VLSI的一份报道显示,今年二月份,全球半导体厂商的库存芯片,可以支持1.2个月的下游生产消耗,六月份,全球库存增加到相当于1.4个月的消耗,七月份增长到了1.7个月。一个月前,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表示,预计芯片行业将出现一次库存调整,一直延续到明年。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