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看看新闻

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迎来三周年。聚焦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以及信息联通,设立之初提出的“五自由一便利”,被认为是新片区总体方案中最大的亮点。三年过去,这个定位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新城,如何发挥“特殊”的优势,诠释“自由”的内涵?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在这里,上海海关系统性重塑了海关监管作业流程。2020年5月,一批来自阿联酋的塑料粒子,首次通过“径予提发货”直通进入特殊综保区。对不涉检、不涉证的货物,不再采用传统的报关单,而是用“径予提发货”代替,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一个新做法。到今天,特殊综保区内一半以上企业,都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口岸进出境。

上海海关自贸处处长万骏指着汇聚信息流的一体化平台告诉记者,到8月16日,“一线径予进出境”的货物数量,已达9200多票;今年上半年洋山特殊综保区的"径予放行"的批次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倍。

海关监管创新制度体系,最终为了促进产业的发展。以“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海关账册”等为代表的全新海关监管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发挥“特殊”优势,全力推动更高水平贸易便利化。今年上半年,洋山特殊综保区取得进出口值829.8亿元,同比增长26%。

从贸易自由再来说说运输自由。今年5月底,马士基航运旗下“美若马士基”轮,装载27个自加拿大进口、经洋山港中转的外贸集装箱,通过沿海捎带运往天津港。外资班轮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沿海捎带业务,为全国首创,是国家更好发挥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推进航运领域开放的重要举措。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综合保税区处负责人林益松表示,一个港口要能够起到显著的枢纽作用,需要有第三国或第三地市场。通过这些市场把整个中转箱量做起来,这样整个港口辐射带动作用会更加明显。

“五自由一便利”,这“便利”指的就是信息的快捷联通;临港国际数据港建设的思路非常清晰,瞄准的正是国际信息传输枢纽的打造:海光缆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启动立项;数据跨境流动的正面清单,不断推进制定。

上海临港新片区跨境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晶告诉记者:临港的数据跨境流动首先是拿着汽车行业做突破口。临港新片区是有关于汽车行业的操作指引、低风险数据目录等等这些内容。现在临港正在把这个试点的成果推向包括金融物流、数字贸易等其他行业。

在推进“五自由一便利”制度型开放体系建设的同时,税制、法治、“放管服”改革等方面也积势聚能。包括重点产业15%企业所得税优惠、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服务免征增值税等税制改革创新,构筑了优质企业的“引力场”。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财政处处长乔璟文和记者分享了一组数据:临港新片区共开展了6批次的企业所得税优惠资格认定,涉及132家企业,累计为企业减税11.73亿元。

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商汤科技集团财务执行总监钱浅莹深有体会:企业会去测算整个生命周期里的税负负担,15%让企业能够有个入驻即享的获得感,实现盈利后立即得到的现金流扶持。商汤表示将会利用好新片区特有的财税政策的红利,继续加大智能计算、智能汽车等方面的投入,在新片区跑出新速度。

“这三年,干成了许多想干的事”。很多企业家如是说。

三年创新实践,临港已形成87个制度创新典型案例,其中全国首创案例36个,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三年,临港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为40.2%、43%、59.2%。制度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也是对特殊经济功能最扎实的诠释。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副处长王相龙强调,特殊经济功能就是体现在对标国家战略需要上。先行探索那些国际市场需求大、对外开放度高、但其他地方可能还不具备条件的领域,为国家试制度、测风险、探新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