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洛濱村新房新貌。張金川攝

日前,

鄭碧秀一家三口是一期27戶之一,二期36戶也將陸續搬進來。這得益於村裏破解了“有新房沒新村”難題,讓和公婆擠在一起的鄭碧秀一家搬進了2層半、總面積200多平米的小別墅。

“房子均統一規劃、設計,裝修,大家再也不用因房前屋後佔地和建房而爭吵了。”鄭碧秀認爲,集資建房的方式很便捷,很多村民都喜歡,符合條件的都去申請了。

據洛濱村駐村第一書記楊宏介紹,該村有500多戶,近年來因房屋逐漸老化,如破爛蘑菇房、雜亂鴿子窩、年久失修磚頭房,氣味重又不美觀。

“這些影響村莊風貌,安全隱患的場所,已通通拆除。”楊宏表示,此舉主要爲了避免違規建新房,浪費土地又影響村莊規劃。

“我們按照一戶一宅原則,無宅基地的村民提出建房申請,申請通過的村民自籌資金,並組成業主委員會,統一對外招標,由中標公司統一規劃建築。”楊宏稱,設計上採用紅磚白牆斜屋頂的閩南風貌,這些規劃齊整的新房,已成爲洛濱村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村民滿意、村貌也大幅提升。

洛濱村駐村幹部介紹洛濱村新村建設情況。張金川 攝

新房新貌有了,接下去就是大刀闊斧整治村貌。洛濱村緊扣“歷史、文化、古建築”三大要素,讓村貌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比如,通過挖掘並植入理學家陳淳、鄭綿平院士等文化和鄉賢要素,打造孝廉文化;還在公園、廣場、長廊等村莊文化中融入了鄉村治理元素,寓教於樂,推動鄉村治理更接地氣,走出一條文化氛圍濃烈的鄉村振興新路。

“有文化氛圍還不夠,還推進‘廁所革命’,建具有閩南風格的公廁,改造旱廁,設置148盞路燈,夜間進行照明。”據楊宏介紹,不僅如此,該村還將閒置廢棄小學改造爲公辦幼兒園,開展幸福院建設,讓老人小孩都得到受益。

洛濱村打造孝廉文化。張金川 攝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鹽湖學家和礦牀學家鄭綿平,1934年出生於洛濱村。鄭氏宗祠的牆上還有鄭綿平院士爲洛濱村後代題詞的“多讀書,便會高天分;勤實踐,方能出真知”等諄諄教誨。

“我們設立院士長廊,建立獎助學金機制教育鼓舞洛濱學子,以院士爲榜樣,發奮讀書,報效祖國。”楊宏說。

郭坑鎮黨委副書記陳晨輝表示,洛濱村圍繞“洛水之濱,飲水思源”的村莊定位,全力探索實施具有洛濱特色鄉村振興道路,將繼續因村制宜,打造一個具有水鄉風情的生態宜居休閒旅遊村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