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云南网

普济一组打造美丽乡村

普济一组打造美丽乡村

在云南丽江有这样一个村子,村民争着把自家挡住村庄主道通行的房子全部拆除,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壮士断臂”?8月18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主题采访团走进丽江古城区束河街道,了解这里普济一组村规民约“约”出乡村振兴新路径的故事。

一座座庭院粉墙黛瓦、错落有致,一条条村道平坦宽敞、向前延伸,一条条村规民约引领文明乡风、推动移风易俗……走在普济一组的主道上,采访团发现,村规民约不仅约出了乡风文明新气象,也约出了村民的幸福新生活。

“小村约”聚民意,规矩“立得好”

“建房有标准,高度有限制,按照规划建设,不占也不扩;房前与屋后,杂物不堆放,污水不乱倒……”。在普济一组,“村规民约”中的一些内容以顺口溜的形式在村民间广为传唱,深受欢迎。

“原有村规民约多年未修改、内容跟不上发展的实际。去年村里重新组织村民讨论完善修订村规民约,就群众关心关注的红白喜事操办、环境卫生整治、房屋改扩建等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正式形成了将传统文化和新时代丰富内涵相结合的村规民约。” 普济一组小组长和茂根说,同时,为方便村民理解村规民约实质内涵,把新制定的村规民约印成了宣传纸,入户发放,并把村规民约精简上墙公示,让全村男女老少很快记住了村规民约的内容。

此外,普济一组还将村规民约的实施和十星文明户、模范党员、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评比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模范遵守村规民约的群众发挥正能量作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治理、培树新风、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村约”见成效,美丽乡村展新颜

在普济一组,村规民约就像一个杠杆,撬动的不仅是村庄环境的“形象”,更是乡风文明的“筋骨”。

“过去的普济一组,村里没有特色产业,多数村民选择了发展成本低、出栏快的泔水猪养殖。为了扩大养殖规模,肆意破坏原来的村庄风貌,房前屋后大建猪圈,短时间内泔水猪养殖户就达到30余户,占全村户数一半以上,村内生猪存栏达上千头。村内原有菜地、果树被破坏,乱搭乱建、养殖粪污乱排现象十分突出,空气中弥漫着泔水、猪粪的气味,周边村组的居民都躲着绕着普济一组走。”说起普济一组的过往,和茂根不无感慨。

而如今的普济一组,村道得以扩建,私搭乱建房屋全部被拆除,曾被猪圈、污水侵占的花园、果园、菜园得以重现,村内古树得到挂牌保护。入目所见,是那崭新气派的牌坊,设施齐全的广场,鸟语花香的公园,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郁郁葱葱的小花园,宽敞平坦的石板路,一幅恬然安逸的美丽乡村画面。

可以说,“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在普济一组得到了最生动的实践、也成为了最典型的范例。普济一组的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在古城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周边村组纷纷效仿,开始行动起来,普济一组也成为了古城区“典型引路法”的生动实践。

“2017年底我的农家乐就开业了,但在一年前,农家乐的前面是一片果园,果园里养着鸡鸭,环境自然不好,特别雨后天晴时,鸡鸭粪便的味道很重,很少有回头客。”同样深有感触的是村民和万泉,他说:“自从实行了现有的村规民约,村民行为有了规范,党员和村干部带头干,村民们后面跟,人居环境有了彻底改变,家门口就是公园,自然也就不愁回头客。”

普济一组在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自治的过程中,通过修村规、定民约、树新风等方式,引导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推动着美丽乡村建设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也“约”出了普济一组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