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大衆日報

在“非遺工坊”瞭解漢碑文化、體驗拓片製作過程;在專家講堂聽一堂“大數據支持下的社會治理創新”爲主題的社科知識講座,對大數據有了新的認知;在工業技術博物館瞭解從拖拉機到飛機、輪船、高鐵等大國重器的發展歷程……8月19日,濟寧市社科聯繫統經驗交流會暨業務培訓會與會人員走進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社科學堂”,像是走進了社會科學知識普及的課堂,引發了與會人員的濃厚興趣。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紮實開展學術研究,創新社科文化普及方式,打造有特色的‘社科學堂’。”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師以賀介紹,作爲濟寧市第一批“社科學堂”,目前學院已建成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教育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山東省科普示範基地和工業技術博物館,並採用接地氣的方式,宣傳科學理念、傳播先進文化、倡導科學精神、普及社科知識,讓社科知識走近師生,走近大衆。

社會科學課題研究在諮政育人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在成果轉化上發力,成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進行社科普及,向大衆進行“科普”,成爲羣衆喜聞樂見的科學知識,提高羣衆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但現實生活是,許多社會科學成果是“藏在深閨人未識”,有的論文甚至是“束之高閣”睡大覺,談不上什麼社科普及發揮作用。

針對這一現實問題,自今年6月起,濟寧市社科聯在濟寧市圖書館、濟寧市博物館、濟寧學院圖書館、濟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發展基地、任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15家單位創新設立了第一批“社科學堂”,搭建社科普及陣地,通過舉辦專題講座、展覽展示、“大比武大競賽”、體驗交流等活動,把黨的創新理論、政策和社科知識送到羣衆心坎裏。這一做法被列爲山東省社科工作創新案例。

爲了打造“社科學堂”,濟寧各縣市區創新社科普及方式,提高羣衆的參與度。任城區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虛擬與現實同頻的方式,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任哲雲科普·聲遠記憶直播間”社科普及展示平臺,定期邀請專家學者、文化藝人展示交流,並通過抖音平臺進行直播。兗州區根據不同羣體,有針對性地開展社科普及活動,讓市民踊躍步入課堂,今年以來,該區“社科學堂”志願服務活動走進新兗鎮薛廟社區、酒仙橋街道田家村、顏店鎮翟一村等,舉辦主題講座20餘場次,受衆萬餘人次。

人才專家是社科諮政的基礎。濟寧市社科聯聘請了兩名國家部委和全國行業領軍專家作爲指導專家,暢通與國家、省有關高端智庫的縱向銜接。兗州區充分發揮智力密集、人才薈萃等獨特優勢,組織社科專家爲基層提供決策參考,今年以來,先後舉辦了“牛樓小鎮發展提升”、兗州工業文明發展啓示、歷史文化名人牛運震廉政文化探析等主題研討會8場。濟寧市儒家文化與企業發展協會邀請文化專家學者,舉辦智慧沙龍3期,講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聯合社科規劃課題專家庫專家,舉辦高端製造助力打造百億產業園高質量發展論壇,爲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濟寧市社科聯積極打造“社科學堂”品牌,整合各類社科資源,面向羣衆需求,組織開展專題講座、展覽展示、體驗交流、諮詢服務、比賽表演等活動,建立起常態化、廣覆蓋社科普及制度。金鄉縣以建設“社科學堂”爲切入點,依託王傑紀念館、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社會公共文化場館等資源載體,開展專題講座等活動,推動“王傑精神”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讓“王傑精神” 入心入腦,化風成俗。濟寧學院圖書館積極舉辦社科普及主題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儒家文化,打造特色人文空間。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生態文明實踐課堂》等具有特色的社科普及宣傳活動,激勵廣大學子做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者、傳播者、踐行者。

濟寧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馬漢濤表示,濟寧社科聯將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做實做細“社科學堂”品牌,培育“學社科、懂社科、愛社科”的受衆羣體,讓社會科學走向大衆,成爲人們喜聞樂見的科學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