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陈佩珍

8月30日,财政部发布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下称《报告》)。对于下一步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靠前安排、加快节奏、适时加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怎么看上半年财政政策?下半年财政政策加力,谋划增量政策工具主要会聚焦在哪?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上半年财政政策稳增长力度明显加大。今年财政政策赤字率目标下调,新增专项债额度与去年持平。但在实际执行层面,上半年受疫情波动、房地产下行等因素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政策相应地在逆周期调节方向上靠前发力、显著加力,主要表现之一是大规模退税落地。

根据《报告》,4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共为186.5万户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17222亿元,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上半年共有18455亿元退税款退付到纳税人账户,已达去年半年办理退税规模的2.9倍,顺利实现留抵退税政策“大头落地”。

“与减税降费是帮助企业减轻支出压力不同,退税会直接增加企业现金收入,有效提升了企业在市场逆风中的生存能力。另外,大规模退税导致上半年企业存款高增,推动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充裕,资金利率走低,形成‘宽货币’效应,这也有利于带动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下降和融资环境改善。” 王青表示。

上半年财政政策发力的另一个表现是专项债发行前置。王青认为,专项债发行前置对同期基建投资提速发挥了关键作用。上半年基建投资(全口径)同比增长9.3%,显著高于去年全年全年0.2%的增长水平。据我们测算,仅此一项即拉动GDP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左右,在缓解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则是上半年财政政策的另一显著特征。根据《报告》,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公开通报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发挥问责警示作用;推进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

王青表示,尽管《报告》在这方面的内容着墨不多,但实际执行层面影响很大。一方面,在上半年基建投资提速背景下,城投平台融资受到严格控制,有效遏制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再度膨胀的风险。另一方面,考虑到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背景下,地方政府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滑的现实(上半年同比下降31.4%,减收规模达10814亿),政策面适时启用政策性金融工具补位,有效弥补了基建投资资金缺口。

下半年财政政策加力,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将如何发力?

在财政政策展望中,《报告》也释放出宏观政策调整的一些方向: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联动,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大力盘活存量资金。

王青认为,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将主要聚焦在以下三点:一是根据“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下半年在已安排加发5000多亿元专项债额度的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加发规模,最高可达1.5万亿左右。

二是视下半年投资、消费修复情况而定,也不排除加发1万亿特别国债、适度上调目标财政赤字率的可能,主要用于支持基建投资提速、发放消费补贴以推动消费恢复等。与加发专项债不同,这可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降低融资成本。

最后,下半年财政支出方向也可进一步灵活调整,适度强化民生保障力度,补强国民经济运行中突出的薄弱环节;与此同时,中央财政也可能加大对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并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升级加码,进一步缓解地方政府在基建投资方面的支出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