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期货日报

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流动性宽松等多重因素影响,商品价格波动加剧。作为实体企业的代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积极利用期货工具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稳定产业链供应。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意识渐强

为进一步提高相关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9月7日于线上举办的“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分论坛”上,来自行业协会、上市公司、会计事务所、金融机构等与会嘉宾围绕上市公司运用期货市场的现状、套期会计实务应用及金融机构如何做好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当前,实体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传统的经营模式也面临挑战。如何对冲好风险、跨越复杂的经济周期,是摆在每一个上市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产业结合金融是企业防风险、拓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金融战略拓展了实体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提高竞争力的维度。”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委员会主席石春生表示。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运成在会上表示,上市公司数量只占全国企业数量的万分之一,但却是国家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截至2021年年底,上市公司总市值规模为96.53万亿元,占全国GDP的84.40%。

事实上,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年来随着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利用期货和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

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离不开期货市场自身基础的不断夯实。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好想你)董事长石聚彬表示,我国期货市场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品种和工具体系日益丰富,运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持续增强,特别是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实施,为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对于河南地区本土上市公司来说,参与期货市场更是有着十足的优势。石聚彬表示,河南省、郑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相继印发了《关于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优势再造的意见》和《关于支持期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期货+”战略的实施意见》,不仅提出将期货业打造成特色产业,也明确支持引导上市公司、国有企业、龙头企业科学利用期货市场做好风险管理,从而达到持续稳定经营。

期市“护航”企业穿越行业周期

事实上,合理运用期货和衍生品可以帮助实体企业对冲价格风险、平滑利润收入、稳定生产经营。

瑞茂通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茂通)董事长李群立在分享自身参与期货市场的经验时表示,2012年到2021年,瑞茂通营业收入翻了10倍,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8%,正是期现结合的经营模式助力公司穿越行业周期,得到快速发展。

李群立提到,在企业参与期货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期货与现货的价格,还要注重其他一系列的可能存在的风险,如资金风险、基差风险、流动性风险、内部风险等,提前将各种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从自身参与保值的经验来看,李群立认为,现货团队与期货团队紧密合作是保证套期保值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多角度多维度分析期货及远期现货价格走势非常重要,不能局限于当下的某一个点,而要着眼于未来的可能变化。

“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时候,不能单纯地把金融机构的模式放到企业套期保值中来。企业的监督是分散化的,应该把套期保值的功能嵌入到企业原有的机构中去,而不是建立一个期货小组。从逻辑上来讲,这样的制度不对,易导致投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讲师张涛说。

石春生表示,从当前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情况来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对期货市场认识不系统,缺乏精通期现业务的实践团队,交易、风控和决策三者边界模糊,容易“操作不当导致套保变投机”或“借套保之名做投机交易”。二是制度建设和团队建设的不足。上市公司参与衍生品市场是否有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基础工程,团队建设也决定了套期保值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三是财务处理能力不足,期货与现货部门分开核算,机制上难以统一起来,有“存在利用财务处理调节利润”或“未全面使用套期会计准则”等情况。四是信息披露不及时,期货端亏损面临较大舆论压力等情况。

此外,石春生表示,要正确评判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效果。首先,要正确认识套保操作本身不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主要是起到平滑企业利润曲线,减少极端事件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影响,保障公司持续稳定经营。是从长期表现评价而非一个特定时期的结果。其次,必须要实行“双标准”,不能只看期货端是否盈利,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否因参与了期货套保而得以实现。

“由于近年来很多期货经营机构都在向上下游延伸,服务产业企业的路径也变得十分多元,不仅可以提供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做市业务等基础业务,也可以依托风险子公司提供含权贸易、‘保险+期货’等创新业务。”石春生说,期货经营机构服务企业已经从提供信息、策略的1.0的通道模式变成2.0服务模式,如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解决产业个性化、综合性的风险管理需求。考虑到上市公司可能不具备期货专业人才,在进行套期保值或其他模式时可以选择与专业的期货经营机构进行合作。

企业套保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企业从事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首先应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规避相关风险或将风险置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以保证套期保值交易能给企业带来理想的效果。

对于实体企业套期保值应用来说,张涛认为,应防范可以预见的风险,比如,套期经营的管控体系、套期组织系统与制度和保值工作机构的构建与制度。控制不能预见的风险,比如,核定合理的套期资产数量、为被套期资产提供完备的保值信用和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保值策略以及保值手法。导入正确的组织目标,比如,以套期为目标建立考核指标、建立适当的核算、考核周期和确定正确的激励目标。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业务合伙人田雪彦介绍说,由于企业的风险管理中涉及多种风险敞口,同时也通过运用多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套期项目及套期工具进行有效的评估,并通过完善的套期文档记载套期关系的指定及评估工作。要增加对于相关人员的套期会计财务常识普及,真正地实现“业财融合”。

在实际套保的执行中,企业会有自己的困惑。比如公允价值套期和现金流量套期哪种套期会计方法更好?对此,田雪彦认为,方法本身无优劣,能够恰当体现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对于企业来说便是好的。例如,企业的存货如果直接可以销售的话,那么既面临公允价值变动风险也面临现金流量波动风险,企业既可以用公允价值套期也可以用现金流量套期;但如果企业的存货是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并不直接出售,那么企业更大程度上面临的是原材料价值变动风险,或产品的现金流波动风险;另外对于预期的采购和销售来说,面临的仅仅是未来现金流不确定的风险。因此,企业要恰当评估自身面临的风险来选择合适的套期方案和运用相应的套期方法。

此外,关于套期保值是否必须做到期货和现货一一匹配,田雪彦表示,实务上企业对于现货的风险管理通常也并非逐一对应,可能存在一对多,或多对一,或者多对多,例如,企业为了稳定生产维持的安全库存,尽管实物在不断流转,但风险管理对应的是安全库存这个水位线,此时企业就可以对虚拟的安全库存进行风险管理;另外,在当前普遍的基差贸易定价机制下,企业也可以对于定价基准的风险成分进行套期保值,从而提高套期保值的有效性。当然企业也可以对风险互相抵消的净敞口进行风险管理,例如对于采购合约和销售合约的净敞口进行套期保值,也可以对由风险敞口和风险管理工具形成的汇总风险敞口进行套期保值。总而言之,可以套期保值的项目更加广泛,也更加贴合企业的风险管理实务。

为防范企业的不规范套期保值,2020年,国资委出台“8号文”(《关于切实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向企业参与套保的四个核心问题,一是建立金融衍生品业务管理体系的原则——制度体系建设,二是明确了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原则——业务管理和运行合规建设,三是信息内外沟通流转的原则——信息沟通与监督,四是评价、考核、激励、追责原则——激励考核目标导向与追责。

在与会嘉宾看来,由于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企业自上而下的统筹管理行为,业财融合需要企业的战略管理机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信息系统部门等通力合作,梳理明确企业的风险,确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落实具体可以执行的风险管理目标,选择适合企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配套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方能有效地实现风险管理与财务核算的有机统一。

郑商所:积极为上市公司提供更高质量的期货服务

9月7日,郑商所副总经理邢向飞在“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分论坛”上表示,上市公司利用郑商所品种工具管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正在稳步提升,逐步呈现出场内场外协同、期货期权并进、产业上下游联动的良好趋势。同时,郑商所也在努力为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产业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风险管理服务。

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A股上市公司共约4900家,总市值90万亿元。上市公司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约50%。

邢向飞表示,郑商所不断丰富产品工具,拓展实体产业覆盖面;提升市场运行质量,促进市场功能发挥;完善市场服务机制,形成企业服务合力;推广风险管理经验,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等,积极为相关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的风险管理服务。

据了解,郑商所已上市23个期货品种、8个期权工具,覆盖粮、棉、油、糖、果、农资和能源、化工、纺织、冶金、建材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多数品种套期保值效率保持在90%以上,半数以上品种的期现价格相关系数超过0.9。近年来,在证监会期货品种功能评估中,棉花、白糖、PTA等品种获A类评级。同时,郑商所在综合业务平台推出仓单交易、基差点价、商品互换等多种场外业务,为众多产业企业提供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工具。

为有效提高上市公司运用期货衍生工具的能力与水平。近年来,郑商所持续加强与各地证监局、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协会、期货业协会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等合作,积极开展上市公司期货衍生品业务培训,多方参与、全面系统的上市公司服务格局正在形成。2021年至今,已举办相关培训活动十余次,近1500家上市公司约4500名高管人员参加培训。挖掘总结近140家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案例,并通过“产业基地”建设、大企业定点服务等方式广泛推广成熟的风险管理模式。?

邢向飞提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充分认识到期货衍生品这把“金钥匙”,积极利用期货衍生工具促进企业稳健经营和发展。其中,上市公司利用郑商所品种工具管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正在稳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1年初至今,约有12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170余次套期保值公告,宣布利用郑商所品种工具管理生产经营风险,企业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拟参与套保的资金合计超过1300亿元。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上市公司运用期货衍生工具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各方进一步努力,共同为上市公司有效利用期货市场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好服务。”邢向飞表示,为此,郑商所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创新,进一步丰富风险管理产品工具供给。推进PX、烧碱期货期权上市工作,深化BPI指数期货、商品指数期货、天气衍生品研发,持续推进国际原糖研发和油脂油料国际化,为产业企业提供更多更完善的避险产品和工具。二是加强监管,保证市场平稳安全运行。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强化市场跟踪分析,及时高效化解市场潜在风险,为上市公司利用期货衍生工具创造良好市场条件。三是加力服务,提高工作针对性、有效性。以“三业”活动、大企业定点服务等为抓手,拓展上市公司服务深度和精度。出台产业专项支持计划,引导期货经营机构加大对上市公司服务力度。加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服务机构等各方协同,共同营造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良好生态。

中上协执行副会长柳磊:借助衍生工具 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化被动为主动

“上市公司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功能,服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既是企业稳健经营的现实需求,也是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基础。”在9月7日举办的“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分论坛”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简称中上协)执行副会长柳磊表示。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也是有效应对风险的坚实保障。柳磊提到,当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借助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通过“期现结合”“保险+期货”等方式,稳定产品价格、抵御周期性风险,使企业由被动承受风险转变为主动管理风险,这是我国实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成熟的重要表现。

相关机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8月10日,沪深两市已有465家上市公司发布套期保值相关业务公告,涉及拟参与期货交易资金总额超过3000亿元。此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发挥产业链优势,借助场内期货工具开展合作套保,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方案,从而提高产业链上下游客户黏性,推动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

实际上,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研究资料表明,世界500强企业中,约94%的企业使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来管理价格风险。8月1日实施的期货和衍生品法有效填补了期货及衍生品领域基本法的空白,也为金融更好服务实体企业预留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广大上市公司应抓住机遇、奋发有为、规范发展,利用好期货等衍生工具,实现企业更高质量的平稳发展。

柳磊在论坛上表示,中上协将充分发挥好自律管理作用,服务引导上市公司做好风险管理。通过交流、倡导、培训等方式,努力引导上市公司利用好期货等衍生工具,实现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一是开设专题培训课程。为切实提升上市公司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支持企业利用好期货市场避险工具,中上协在证监会期货部的指导下,与中期协、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等单位联合举办“对话期现”等期货与衍生品专题培训,引导上市公司规范应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进行风险管理。二是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中上协将通过精挑细选、严把规模和数量,把最优秀的中介服务机构与投资机构都吸纳到中上协联系会员队伍中来;并将发展维护联系会员,建立联系会员与上市公司紧密的联系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合力为上市公司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搭建起期货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三是大力倡导最佳实践。中上协将充分利用贴近公司的组织优势,通过讲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故事,努力传播中国企业声音,宣扬优秀上市公司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上市公司之间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积极营造鼓励、支持上市公司利用期货等工具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良好舆论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