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短缺藥品生產供應?工信部答每經問:加強監測預警 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常態短缺藥品儲備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消費品工業是我國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涵蓋老百姓衣食居用行、育教醫康養等方方面面。

9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七場,主題是“推動消費品工業增品種 提品質 創品牌”。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在發佈會上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消費品工業規模和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十年來,消費品工業規上企業數量增加23.7%,達到17.2萬家,佔全國工業38.5%;工業增加值佔全國工業比重達到27.9%,營業收入、行業利潤十年來分別增長35%和64.5%;規上企業從業人數約2700萬,智能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及整體競爭力持續增強。

近年來,個別藥品短缺受到社會關注,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來保障藥品生產供應?下一步有何考慮?針對這些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佈會上提問。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周健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採取了很多措施努力解決藥品短缺問題,取得了積極成效。”

組織開展小品種藥(短缺藥)集中生產基地建設 

周健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工信部爲努力解決藥品短缺問題而採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首先是建立“短缺藥品生產供應監測預警平臺”。會同衛生健康委、醫保局、藥監局印發《關於加強短缺藥品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中選藥品生產儲備監測工作的通知》,動態掌握臨牀必需易短缺藥品、國家集中採購中選藥品生產供應和庫存情況,加強預警分析,保障藥品穩定供應。

周健說,截至目前,監測已覆蓋57種易短缺藥品577家企業,國家集中採購中選藥品前六批338家中選企業250個品種,從生產端監測藥品短缺或潛在短缺風險。

其次是組織開展小品種藥(短缺藥)集中生產基地建設。組織上下游企業成立藥品供應保障聯合體,會同相關部門認定6個聯合體爲小品種藥(短缺藥)集中生產基地建設單位,保障了100種小品種藥的穩定生產供應。

同時,支持龍頭企業聯合科研單位、原料藥生產企業建立罕見病藥產業化公共服務平臺和罕見病藥“產學研”合作平臺,將罕見病藥納入小品種藥、短缺藥供應保障管理,推動罕見病藥持續穩定生產。

三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常態短缺藥品儲備。周健說:“2021年我們會同相關部門對國家醫藥儲備管理辦法進行修訂,進一步健全了中央與地方分級負責、互補聯動、運轉高效的國家醫藥儲備體系,完善了包括臨牀必需易短缺藥品在內的儲備制度。”

同時,在應急保障的基礎上,推動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常態短缺藥品儲備,目前已有18個省份將短缺藥品納入儲備目錄,充分發揮國家醫藥儲備功能,提升藥品供應保障能力。

周健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繼續加強易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生產供應保障,拓寬藥品信息監測渠道,推動實現藥品生產端與使用端信息共享、精準對接。調動企業生產積極性,支持發展藥品供應保障聯合體,深化供應鏈協作,推動重點品種原料藥與製劑一體化發展,爲更好地滿足人民羣衆健康需求作出新的貢獻。

2021年醫藥工業營業收入較2012年增長80.8% 

醫藥工業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是人民羣衆健康的重要保障,是建設健康中國的物質基礎。

周健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醫藥工業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動力更加強勁,產業創新取得新突破,供應保障能力明顯提升,爲抗擊新冠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撐。2021年,醫藥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比重爲4.1%;實現營業收入3.4萬億元,營業收入較2012年增長80.8%。

“下一步,我們將與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形成合力,加快落實《‘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周健說。

具體而言,一是加快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推動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醫療機構合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橋樑紐帶作用,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建設跨領域、高水平的技術攻關平臺和產業化成果推廣應用平臺。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示範項目,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創新產品產業化聚集,到2025年,創新產品新增銷售佔到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量的30%以上。

“二是切實增強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開展醫藥產業鏈強鏈補鏈行動,系統梳理醫藥產業鏈情況,聚焦薄弱環節,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攻關。”周健說,進一步發揮我國醫藥工業產品門類齊全、規模化生產能力強等製造優勢,鼓勵企業開發應用先進製造技術和裝備,持續提升關鍵核心競爭力。

三是持續提高醫藥工業製造水平。在醫藥工業領域開展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針對藥品全生命週期重點環節,在“十四五”期間,總結推廣50個以上數字化應用典型場景,支持建設20家以上數字化轉型示範工廠,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醫藥製造技術融合,提升生產質量控制水平。建設一批高標準原料藥集中生產基地,推動企業實施生產過程綠色低碳化改造,實現醫藥工業綠色發展。

最後是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堅持開放發展,深化產業國際合作,吸引全球醫藥創新要素向國內聚集,鼓勵國外企業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和創新藥生產基地。引導國內企業通過合作開發、技術許可等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高校院所開展合作,切實提高創新效率,以更高水平進入國際市場,爲全球健康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