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羣協同發展,加快武漢、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中部地區自北向南、從東到西,與中國四大增長極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四大城市羣相交相連。

位於中部地區的長江中游城市羣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包含的31個城市,2021年全域經濟總量約爲10.62萬億元,高於京津冀地區和成渝地區,體量不可小覷。

這個國內面積最大、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城市羣,擁有武漢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和環鄱陽湖都市圈三大都市圈。其中,長株潭都市圈已於2021年率先成爲國家級都市圈,在目前已經獲批的6個國家級都市圈中,其是中部僅有的一個都市圈。

長株潭都市圈的潛力如何,未來能否成爲長江中游城市羣中的“龍頭”都市圈?

中部首個國家“認證”的都市圈

長株潭都市圈範圍包括長沙市全域、株洲市中心城區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區及韶山市和湘潭縣,總面積爲1.89萬平方公里。

其中,長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佈,市中心兩兩相距不足50公里,是湖南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早在1984年,長株潭經濟區建設方案提出,1997年,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戰略開始實施。

2021年4月,《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成爲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都市圈。

經過幾十年發展,截至2021年,長株潭都市圈常住人口爲1484萬,經濟總量爲1.79萬億元。

也就是說,長株潭都市圈以湖南全省8.92%的國土面積、22.41%的人口,創造了將近40%的經濟總量。

長株潭都市圈還在不斷發展中。

根據2021年6月發佈的《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到2025年,長株潭地區城鎮人口將達到1300萬人,生產總值達到2.5萬億元以上,年均增長7%以上。

從更長遠來看,根據《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到2035年,長株潭同城化發展格局將全面形成。

其中,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實現,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輻射力和引領力大幅提升,成爲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現代化都市圈。

誰是中部龍頭?

武漢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和環鄱陽湖都市圈作爲長江中游城市羣中的三大都市圈,均在各省的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長江中游城市羣的三個都市圈中,武漢都市圈包含的城市更多,區位優勢和科教優勢都較爲突出;長株潭都市圈的交通便利度更高,城市之間聯繫更爲緊密,產業分佈明顯;環鄱陽湖都市圈是整個江西省的經濟核心,但相較而言無論是規模還是產業都略顯弱勢。

事實上,在整個長江中游城市羣中,武漢都市圈和長株潭都市圈是被一起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兩個都市圈。

那麼,誰會是長江中游城市羣中的“龍頭”都市圈?

從規模和體量來看,2021年,武漢城市圈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01萬億元,在全國主要省域城市圈中位居前列,省會城市武漢作爲九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77萬億元,在全國城市經濟中排名第9位。

而同期長株潭都市圈的經濟總量爲1.79萬億元,省會城市長沙市地區生產總值爲1.33億元,在全國各大城市的GDP排名中位列第15位。

可以說,無論是總體生產總值還是省會城市生產總值,武漢都市圈明顯高於長株潭都市圈。

但從人均GDP方面來看,2021年長株潭都市圈人均GDP爲12.06萬元,相比於武漢都市圈的10.07萬元,多出將近2萬元。

在葉青看來,現今武漢都市圈更接近中部“龍頭”的位置。“武漢的人口更多,地理位置上更加靠近中國經濟版圖的中心,並且自從鄂州花湖機場開通後武漢都市圈擁有了大型貨運機場,優勢較爲明顯。”

和武漢都市圈相比,葉青認爲長株潭都市圈的規劃建設更早,三個城市聯繫更爲緊密,同城化發展的目標更爲清晰。“長株潭都市圈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它將三個城市當作一個城市來建設,無論是交通建設、人員流動還是產業規劃都做得更好一點。”

不過,在葉青看來,長株潭都市圈並非沒有成爲中部龍頭的可能性,但需要在範圍上突破長株潭三市的行政區劃邊界,擴大到衡陽、岳陽、婁底、益陽、常德五個市的大部分地區。

中南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副教授、區域發展與演化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傅沂也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雖然武漢都市圈的經濟體量大於長株潭都市圈,但長株潭都市圈的發展潛力不容小視。

傅沂認爲,長株潭都市圈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競爭力正在逐年提高,人才聚集度也不斷上升,同時,它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對接,從距離上來說更近,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

“高標準建設下,我相信長株潭都市圈未來可以和武漢都市圈,以及環鄱陽湖都市圈,共同打造中國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樣板。”傅沂說道。

進一步優化空間佈局

長株潭都市圈的成熟度和協同性超過武漢都市圈,但區域內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明顯,產業融合協同不足、城市間分工協作水平有待提升。

比如,長沙在自身發展過程中的“虹吸”效應,就頻頻引發城市圈內其他成員的擔憂。

公開數據顯示,2001年,長沙GDP爲728.08億元,株洲、湘潭分別爲322.7億元、238.28億元,二者之和約爲長沙的77%。

20年過去,到2021年,株洲和湘潭的GDP均增長了10倍,但長沙卻增長了18倍,達到13270.7億元,二者GDP之和僅爲長沙的45%。

201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曾在《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的梗阻點及對策》一文中指出,長沙不斷吸引包括株洲、湘潭在內的周邊地區的資源,三市之間的競爭關係大於合作關係。

針對於此,《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出,要推動長沙市中心城區瘦身健體。

具體舉措包括,通過合理確定城市規模,科學劃定城市邊界,優化城市功能佈局,強化長沙市中心城區空間管控,適當降低中心城區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實現長株潭三市共同構築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格局。

在傅沂看來,長株潭都市圈目前建設的短板,是長沙作爲省會城市的地位還需提高,整個都市圈的聚集度和吸引力還需進一步提升。

因此,他認爲,接下來長株潭都市圈的建設要着重發展省會城市長沙,從而提升長沙對整個都市圈的輻射帶動能力。

同時,傅沂建議,長株潭都市圈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空間佈局,培育具有優勢的特色產業,形成差異化;針對重大前沿科學問題進行佈局,共同建設科技創新高地;加強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鐵路、物流等。

《長株潭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指出,長株潭城市圈接下來的發展,是要進一步優化長株潭空間佈局,強化長沙市龍頭帶動作用,發揮株洲市、湘潭市比較優勢,共同構築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格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