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000多億元專項債即將發行,穩投資持續發力

第一財經統計發現,截至9月21日,至少有11個省市公開發布了第四季度或10月政府債券發行計劃,其中,大多數地方在10月份有發行新增專項債計劃,累計金額超過2000億元。

爲了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爲穩增長重要抓手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下稱“專項債”)持續發力。

第一財經統計發現,截至9月21日,至少有11個省市公開發布了第四季度或10月政府債券發行計劃,其中,大多數地方在10月份有發行新增專項債計劃,累計金額超過2000億元。

多位專家告訴第一財經,地方密集披露的10月新增專項債發行計劃,是國務院確定動用5000多億元結存專項債限額的部分,這筆鉅額專項債將按要求在10月底前發完,支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而這疊加新增3000多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銀行貸款、預算內資金等,以解決重大基建項目融資難題,預計全年廣義基礎設施建設(下稱“基建”)投資增速在10%左右,以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5000億專項債“箭在弦上”

受疫情、國際形勢等影響,今年中國經濟受到一定衝擊。不過,隨着地方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落實一攬子穩經濟舉措,8月中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多數指標好轉,不過經濟恢復的基礎仍不牢固。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告訴第一財經,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面臨消費低迷、房地產投資持續負增長、全球經濟衰退預期導致出口下行,亟須通過提振基建來穩定總需求。在多重政策的努力下,今年以來基建投資維持高增,1~8月基建同比增長10.4%,較1~7月加快0.8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

在支持基建項目的資金中,專項債是一大主力。今年爲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新增專項債規模高達3.65萬億元,與去年持平,而且發債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上半年地方基本完成用於項目建設的3.45萬億元專項債發行任務,併力爭在8月底前花出去,形成實物工作量。

由於財政靠前發力,在當前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背景下,專項債增量政策已出。

基礎設施等事關發展和民生,投資空間大,爲了繼續發揮專項債穩投資補短板效應,國務院近期部署依法盤活地方2019年以來結存的5000多億元專項債限額,並要求各地要在10月底前發行完畢,優先支持在建項目,年內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等,截至9月21日,河北、山東、四川、雲南、江西、江蘇、浙江、海南、甘肅、寧波、廈門等11個省市,公開了第四季度或10月份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計劃,總計將發行2343億元新增專項債。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告訴第一財經,今年3.45萬億元用於項目新增專項債基本在上半年發完,此次地方密集披露10月份發行新增專項債計劃,應該是國務院近期提及的5000多億元結存專項債額度,這將在10月底發行完畢。

從上述部分省市披露的詳細發債時間表來看,發債時間集中在10月中下旬,其中,江西計劃在10月31日發行234億元新增專項債。

9月5日,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將通過發行新增專項債券,重點支持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城鄉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新能源項目和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隨着10月份5000多億元新增專項債將完成發行,今年全年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將突破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超過2020年(3.75萬億元)。

溫來成表示,10月份發行的新增專項債,將盡可能選擇前期論證紮實、成熟的在建基建項目,確保債券資金到位後能快速使用,推動項目開工建設,從而在今年年內發揮債券資金穩投資擴消費作用,拉動經濟增長。

由於今年專項債大頭已經發行完畢,專項債資金具體投向基本明晰。

中泰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周嶽撰文表示,2020年以來,專項債投向主要集中在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2022年1~8月,上述三種新增專項債投向領域佔比分別爲32.95%、17.07%、16.38%。

另外,根據中泰證券整理數據,今年前8個月,新納入專項債重點支持範圍的新型基礎設施和能源項目,資金投向相較去年同期增長272%和51%。

8月底財政部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稱,今年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優化專項債投向領域,持續強化專項債管理,較好保障了地方合理融資需求,有效發揮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中的積極作用。

穩投資持續發力

羅志恆坦言,在當前出口開始下行、房地產尚未穩住的情況下,經濟增長比較依賴基建。

他認爲,近期基建亮眼主要源於兩個因素:一方面,各地開工意願濃厚,緊抓三季度施工黃金期,積極推動一批重大項目形成實物工作量。另一方面,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5000億元以上存量專項債額度等增量政策頻發,與政策性銀行貸款、基礎設施REITs等多方資金形成合力,着力解決基建項目融資難題。

在支持基建項目融資方面,除了專項債外,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基建類支出也保持相對較快增速。

例如,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的交通運輸支出783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

除了專項債、一般公共預算基建類等財政資金外,今年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也發力明顯。

今年國家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並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擴至6000億元以上,這些資金也主要支持基建和重大項目建設上。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祕書長楊蔭凱在前述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目前,首批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已全部完成投放,正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下一步,將繼續發揮協調機制的作用,推動新增(3000億元以上)額度能夠儘快落實落地。

目前第二批新增的3000多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也在快速落地。

比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近日公開表示,農發行在高效完成農發基礎設施基金第一期900億元投放任務的基礎上,從9月6日銀保監會批覆同意基金增資到9月16日,僅用10天時間,基金第二期投放達到1000億元。二期資金投向交通、水利、市政和產業園區等領域,支持732個項目,並按要求重點支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和四川六個經濟大省,投資金額佔比68%。

“我們將督促各方面抓住今年三季度施工黃金期,加快項目建設實施,儘快發揮投資的效益,推動中央內預算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以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協調配合,共同發力。同時,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投資穩定增長,不斷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楊蔭凱在上述會上表示。

羅志恆預計,全年廣義基建投資增速在10%左右,成爲穩增長的中流砥柱。

自2018年以來,受各種因素影響,基建投資增速一路下滑,2021年跌至0.4%的近年最低點。而隨着今年一系列支持政策發力,基建投資迎來重大拐點。

除了支持基建投資外,近期國務院通過中央財政貼息、減稅、增加貸款等舉措,來支持經濟社會發展薄弱領域設備更新改造和研發創新,以增後勁提水平、增加製造業和服務業現實需求、提振市場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