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個人和機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和自主研發,今後將有法治保障。符合國內領先、國際先進要求的,還可以在標準文本上使用人工智能“上海標準”的專門標識。

9月22日,《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經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這將是全國首部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省級地方性法規。

人工智能是事關未來競爭力的“硬科技”,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近年來,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從2018年1340億元提升到3056億元,產業人才從2018年10萬提升到23萬。高性能雲端訓練芯片等24塊“智能芯”流片量產,亞洲最大AI算力中心啓動運營,全球首款AI研發乳腺癌新藥進入臨牀等,創新策源不斷取得新突破。

此次通過的這部立法,將爲上海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持久有力的保障。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閻銳介紹,《條例》根據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特點和上海實際,立足於促進法的基本定位,注重創新性和引領性,將採取各種激勵措施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條例》除了明確了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在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的具體職責以外,還明確設立“市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專家委員會”,成員將由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和其他組織等專家組成,爲產業發展中的重大戰略、重大決策提供諮詢意見。

這部法規將大力鼓勵人工智能領域市場主體積極創新。在第一章總則中,明確“本市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人工智能領域開展各項創新活動,法律、法規以及國家和本市相關規定明確禁止事項除外”。

而且,《條例》還規定了市有關部門可以就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輕微違法行爲等制定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允許試錯,也將使科學家在該領域的探索更加大膽,激發創新活力

《條例》圍繞增加人工智能創新的源頭供給,促進開源共享,提升持續創新能力。比如,聚焦算力、算法、數據三大基本要素,加強算力基礎設施規劃,推進公共算力資源平臺建設,保障中小企業獲得普惠的公共算力;推動算法模型交易流通,加強對算法模型的保護;突出人工智能領域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擴大面向人工智能產業的公共數據供給範圍。

同時,《條例》明確加強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鼓勵跨學科交叉領域研究;推動相關國家實驗室、重大科研平臺等創新發展;推動人工智能領域大型科學儀器設施開放共享;推動科研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改革、探索賦予科研人員人工智能領域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者長期使用權等。

《條例》還將鼓勵打造“上海標準”。根據法規,上海將支持本市人工智能企業與相關行業組織在人工智能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制定中發揮引領作用。其中明確,符合國內領先、國際先進要求的,可以在標準文本上使用人工智能“上海標準”的專門標識

通過支持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發展,《條例》強化人工智能企業集聚,推動人工智能產業整體創新突破,包括突出人工智能軟硬一體化生態建設,加強龍頭企業、創業企業培育,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以及加大資金支持、強化人才激勵與保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

圍繞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城市生活品質和現代化管理能力,《條例》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在經濟、生活、城市治理等領域規模化應用。

此外,《條例》還明確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相關行爲底線、倫理規範,明確相關主體開展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定,增強倫理意識,保障人工智能產業健康、安全發展。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