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財政部強化財政支出總額控制,涵蓋所有支出

預算指標覈算管理將於明年7月1日起在全國施行

爲緩解財政收支矛盾,需要強化預算管理,硬化預算約束,財政部在這方面再出新規。

9月21日,財政部公佈了《預算指標覈算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約4.5萬字的新規,明確預算指標覈算科目、要素、管理業務場景梳理等,影響幾十萬億財政資金預算管理。

所謂預算指標覈算,是指政府財政部門採用複式記賬法,對預算指標管理業務或事項進行覈算,通過對預算指標的批覆、分解、下達、生成、調整、調劑、執行和結轉結餘等全生命週期過程記錄,實時反映預算指標的來源、增減及狀態,實現預算指標管理全流程“順向可控,逆向可溯”。

上海財經大學鄧淑蓮教授告訴第一財經,這一文件顯然是爲了加強對財政支出的總額控制。我國雖然自2000年以來不斷加強預算管理,但對財政收支總額進行控制尚屬首次。這與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財政收支矛盾加大有關。

“受國際衝突、國內疫情以及減稅降費政策的影響,我國的財政收入增長乏力,單靠開源已不能解決收支巨大的缺口,在這種情況下,控制財政支出就成爲必然的選擇,控制支出總額,硬化預算約束,是我國現階段最爲嚴厲的預算控制。”鄧淑蓮說。

根據《辦法》,預算指標覈算基本原則之一是加強政府收支預算約束,實施財政收支總額控制。按照“先有預算、再有指標、後有支出”的原則,“支出預算餘額控制支出指標、支出指標餘額控制資金支付”的控制機制,嚴禁無預算或超預算支出。預算變動必須按照業務規範進行覈算,確保預算的嚴肅性。

鄧淑蓮表示,這意味着沒有預算,就沒有支出指標,就不能支出。不僅禁止無預算的支出,而且還禁止超預算支出。這加強了對預算總額的控制力度,強調預算的約束功能。

《辦法》稱,將預算全口徑(除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納入覈算範圍,通過複式記賬的規則,實現以可動用的財政資源(財力類科目)控制年度財政總支出規模(指標來源類科目)。

鄧淑蓮表示,此次預算總額控制是全方位的。一是預算的總額控制範圍是全口徑的(除社保基金外),意味着所有支出都在控制的範圍內,沒有例外。二是將政府間財政關係全部納入控制範圍。各級政府預算數據全部納入覈算範圍,建立上下級財政間預算管理銜接機制。

她表示,公共預算本身就是一種對政府財政行爲的控制工具。預算總額控制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控制內容。總額控制的本質是控制政府的規模,界定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資金邊界。而這種資金邊界的界定是很有意義的。政府既不能從經濟中取走太多,從而擠壓私人經濟資源,又不能取得太少,從而不足以提供必要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現實中的政府往往容易取得過多,因而限制財政收支規模就成爲預算控制的重要任務。此次《辦法》無疑在此邁出了重要一步。

財政部表示,自2023年1月1日起,浙江省、雲南省、河北省、河南省、陝西省、海南省、湖北省、黑龍江省全面推廣實施預算指標覈算管理,自2023年7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統一實施。各地應按照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整體部署,積極推廣落實改革工作。

財政部數據顯示,1~8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13.8萬億元。按自然口徑計算下降8%,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增長3.7%。1-8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997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