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22日报道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9月19日刊登题为《汽车工业让哈贝克难堪》的文章,作者是克里斯蒂安·米斯根斯、亨宁·派茨迈尔和古斯塔夫·泰勒。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颁发的“营业执照”让宝马集团非常高兴。今年2月11日,中国同意这家来自慕尼黑的汽车制造商收购其与华晨汽车在中国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的多数股权。宝马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泽当时表示:“今天标志着重要的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在华长期成功的业务。”

但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许多德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引发了恐慌。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希望减少德企的在华业务并公开要求对中国采取更强硬态度。德国汽车制造商欧宝公司立即响应了他的号召——至少表面看来是这样——并在几天前宣布搁置其向中国市场扩张的计划,引发了公众关注。

哈贝克的呼吁和欧宝的转变是否是德企大规模退出中国的前兆?本报最近对德国大型车企进行的一项调查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大型汽车制造商和它们的零配件供应商依旧非常重视中国市场,这让哈贝克面上无光。

无论是大众、宝马、梅赛德斯三大车企,还是博世等供应商,它们不仅希望继续不受影响地在中国经营,甚至还希望拓展业务。没有哪家企业表露出丝毫撤出中国的意愿。

大众汽车集团回应道,德国总理朔尔茨一再强调“脱钩或去全球化是应对近期危机的错误答案”。大众汽车支持朔尔茨的观点,对于哈贝克的观点,大众汽车则保持意味深长的沉默。

显然,哈贝克的言论完全不受汽车行业的欢迎,因为这些公司不仅有很大一部分销售额来自中国,而且还继续在中国大规模投资。根据专门从事经济和政治分析的荣鼎咨询公司最近的计算,化工集团巴斯夫和三大德国车企共同占据了2018年至2021年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大众汽车集团经常成为所有欧洲企业中最大的在华投资者。

梅赛德斯和宝马在回答本报的提问时也未谈及联邦政府内部的分歧。但它们站在哪一边却是很清楚的:宝马表示它“在中国有着悠久且成功的历史”,并指出,“所有重要的地区”都在它的全球战略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宝马收购华晨宝马多数股权后将让宝马的财务成果增长77亿欧元,这家合资企业也为“持续的经营成功奠定了基础”。双方的合资协议延长到了2040年。

梅赛德斯则告诫德国政府,“建设性的合作”是“确保繁荣与和平的秘诀”。与中国的关系对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的未来都有深远影响。梅赛德斯强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并且“在全球豪华汽车市场也占据很大份额”,而且仍在持续增长。大众汽车集团也作出了类似分析。梅赛德斯还表示,对华合作确保了德国的就业岗位和经济繁荣,并提供了研发与创新的途径。对宝马而言,中国是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研发中心。

零配件供应商的回答则相对谨慎一些,但同样没有公司表示要撤出中国。博世和采埃孚——全球最大和第三大汽车零配件供应商——都指出它们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博世“活跃在中国”并已拥有了5.5万名员工。这家来自斯图加特的基金会集团表示,它在各个市场都遵循长期发展战略,而中国市场将继续拥有重大经济意义。

相关文章